只是许多人不知道,李清照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青春已逝,芳华不再。
比较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再婚后的情状,真让人有人间沧桑之感慨。

她得到过的爱太多太多

李清照有一个进士出身的父亲。
但只管父亲李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且是一位文章名流,生平著述颇丰。
但他的文名被天才女儿所粉饰了。

不过我们不能否认,这位天才女儿的启蒙,是得益于父亲以及作为状元孙女的母亲。

至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婚姻生活,那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传世名篇。

李清照写得了诗词斗得过泼皮面对家暴看她若何一招制敌

本来古代婚姻正规的格式,是要男女有别。
男女七岁之后便被隔绝了,免得惹乱情思,不见可欲,其心不乱。
如果要成为夫妻,就要三媒六礼,以担保婚姻的严明。

以是婚前交往在我们中国古代是被禁止的,然而我们看到赵李两家采纳了默许的态度。

赵明诚偶尔可以来李家探访。
而李家这位大小姐不好大大方方的和赵公子互诉衷肠,可是却可以写一些当时的旖旎风光,让人神往。
比如那首著名的《点绛唇》便是如此。

结婚之后,二人的生活也是相称甜美。
只管赵明诚还是一个太学生,没什么钱。
但每当书院放假的时候,他就会返回家中,和妻子吟诗为难刁难,展玩从表面网络来的字画和古籍。

众所周知,李清照以及丈夫的家庭背景都很强大。
公公是丞相,朝中一些大官也都是亲戚。
以是他们可以网络到许多没有被收录的诗文,以及各种宝贵的文物。
比如孔子的旧宅,以及浩瀚古墓发掘后出土的一些古文经传和竹简笔墨。

当然也有偶尔淘来的名人字画和古玩珍品。

寻得之后,他们两个人就尽力缮写,逐渐感到真是意见意义无穷,以至不克不及自休。

后来他们夫妻回青州故乡闲居十年,那更是神仙一样平常的日子。

咱们知道李清照这个人天性是博闻强记,记性特殊好。
每次吃完饭都会和丈夫做个小游戏。
那便是和丈夫赵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然后指着堆积如山的书原来进行打赌。

赌的是某一个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看谁能猜中,谁猜中了谁就赢,作为这个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举杯大笑,以至于把茶倒在怀中,起来的时候反而喝不到一口。

我们看这种乐趣,千百年后的我们也心神往之啊。

然而这统统的美好,于公元1129年,也便是靖康之变的两年后发生了改变。
由于这一年和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去世了。

本以为是个暖男,没想到遭遇拳脚

按理说,他们两个人如此的夫妻情深,李清照料该会为其守寡生平才对,而这也符合古代妇人的思想不雅观念。

但出乎所有人猜想的是,李清照却在4年后再醮了。

现在的李清照,没有了父母,没有了丈夫,也没有孩子,算得上形单影只。

但是49岁的李清照是不是空空如也?不是。
正如前面所述,李清照夫妇终生致力于金石之学,文物太多了,想要这些文物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介女流,处于兵荒马乱之时,年已50,丈夫去世,身体多病,而且又没有儿女,家里还留着这么多宝贝。

我们都知道,宋朝妇女地位不低,表现之一便是寡妇可以带产再醮。
以是如果把李清照娶过来,就她这个病歪歪的身体,说不定哪一天她自己就病去世了,那么她的巨额财产岂不便是自己的?

打这样快意算盘的还真有一个人,这个人叫张汝舟。

张汝舟按照当时的眼力来看,做丈夫是够资格的。

首先他是进士出身,其次官职也不算低,有这样的软件和硬件,确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不过结婚之前的男人,大多都表现得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礼貌严密,恰巧这个时候李清照还生病。
这种情形之下,病人身边当然须要安慰。

再加上张汝州又是一个巧舌如簧的男子,李清照不知怎么就稀里糊涂地嫁给了他。

可惜,李清照却不打算将文物交给张汝舟,彷佛一时也并没有病去世的趋势。
这就让张汝舟非常的失落望。
结婚不到百日,丈夫竟对自己拳脚相加。

大概张汝舟以为,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还不都是任我骑来让我打。
何况就当时的法律而言,丈夫殴打妻子不犯法,即便是将其殴打致去世也不须要负刑事任务。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到愤慨。
如果是我,我会以家暴为由提出离婚。

不好意思,不可以。
当时没有这样的一条法律,反过来如果妻子没有经由丈夫的赞许就偷偷跑了,那倒是要负刑事任务。
按照《宋刑统》记载:

“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再醮者,加二等。

其余抛开法律层面不说,以李清照的身份离婚,她丢不起这个人,吐沫星子都足以将她淹去世。

确实,这样的情形对付一样平常的女子来说,犹如大山一样平常沉重,但对付李清照来说,确是小菜一碟。

她是可以出去玩,喝醉了酒不认识归路的人。
她是可以自己选意中人,转头却把青梅嗅的人。
她是在一片礼教声中,眼波才动怕人猜的人。
她是个想偷偷看谁就看看谁的人。

她才不会由于害怕流言蜚语就忍气吞声,转而为丈夫遮盖暴行的人。

在给亲戚的信中,李清照是这么写的。

“局天扣地,敢笑谈娘之善诉,造诣高深,素非李赤之甘心。

让我们把这句话阐明一下。
这里边有两个典故,一个是唐朝一个叫谈娘的人。
这个人大张旗鼓地向众人揭破丈夫对她的家暴。
另一个是说一个叫李赤的人,这个人被厕所里头的臭鬼迷了心窍,以是就娶了厕鬼为妻,末了抱着马桶臭去世在厕所里了。

以是李清照想要学习谈娘那样,而不会学李赤,明知道对方是个恶魔,还要致去世追随。

三张底牌,一招制敌,看你还嚣张

李清照有这样的底气,是由于她的手里有三张底牌。

第一张底牌是法律《宋刑统》,第二张底牌是人脉,以便案件的运作。
第三张底牌,我个人认为最主要,那便是李清照自我的认知。

首先我们来说说法律。
既然下定决心要离婚,读诗的女子,也一定读得懂法律。
我们刚才说了“妻妾擅去者徒二年”,但之前还有一句。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也便是说,如果夫妻性情或者感情反面而协议离婚的,那就不会被惩罚。
可是我们知道张汝舟因此图财为目的的,以是你想让张汝舟承认“不相安谐”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那么连续往前面看,前面还有一句。

“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二年。

这里什么是“义绝”?

意思是说,夫妻本来不是血亲,因此义相合的。
因此涌现一些“义绝”的情形,是可以被逼迫离婚的。

第一种情形是丈夫殴打杀害妻子的亲人。

第二种情形和第一种相反,指的是妻子殴打或者杀害丈夫亲人。

第三种情形是婆家和外家相互残杀。

第四种情形是妻子有奸情。

第五种情形是谋害亲夫。

第六种情形是丈夫把妻子卖给别人。

第七种情形便是控告丈夫以及丈夫的亲长。

以上的7种就属于“义绝,只要触犯其一就可逼迫离婚。

那么李清照又不是女侠,也不是杀人如麻的杀手,她如何通过这些法律条款来寻求打破呢?

幸好李清照创造了张汝州的一个秘密。

原来丈夫虽然考中了进士,但却是舞弊而来的。

宋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考到一定次数,取得一定资格但一贯没有考中的,就可以破格录取。

张汝州就属于这一种,只不过他利用钱财打点后,谎报了自己的科举次数,这才被录取。

因此李清照选择揭破,虽然这么做可以利用“义绝”和丈夫离婚,但却要“徒二年”。

我们来比拟一下,擅自逃走徒二年,状告丈夫也是徒二年。
但李清照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状告丈夫。

一个女人宁肯自己也坐两年牢,也要告发丈夫,以便达到离婚的目的。
这个女人的智商,意志力以及勇气,是令人可畏的。
面对这样的女人,还敢履行家暴,我以为张汝州不但粗暴,而且屈曲。

末了的结果便是二人被逼迫离婚,而张汝州被开除,并发配到柳州。

不过按照法律,李清照也要坐两年牢,幸好此时她打脱手中的第二张底牌——人脉。

我们中国古代文人,长于自谦,比如李清照总是说“赵李族寒”。
意思是说自己是个小户人家。

实在当然不是,她的母亲是状元的孙女,父亲是后苏门四学士之一,此外赵家和李家之人,居于朝野的不乏其人。

我们且看她年前外出嬉戏时都投靠了哪些人就可知晓。

建炎三年时投奔的妹夫是兵部侍郎。

表哥是兵部尚书。

嵊县和台州的时候投靠的是晁公为。

到奉化的时候投奔的是史家。

到越州的时候投奔的便是大名鼎鼎的秦桧,由于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妹夫。

我们看,这样的人脉一起说来,想必大家可以想见这个官司运作的环境。

以是终极李清照在狱中也便是仅仅九天,这个九天意味着她仅仅是作为张汝州欺君一案的主要证人而已。

只管李清照的诉讼离婚引发了很多口水,连许多名流也随着谩骂。
比如《苕溪渔隐丛话》,《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结题》等等,都将其引用为了反面教材。

但李清照本人却没有因此而消沉。
她在办理了张汝州之后,仍旧是那个“生当作人杰,去世亦为鬼雄”的女墨客。

这才是一个被家暴的妇女,终极能走出阴影的第三张底牌。

大略点来说,便是我要对我的自身代价,有一个非常肯定的认知。

此后她完成了许多著名作品,比如《金石录》、《打马图经》、《打马赋》等等。

像李清照这样的女人,她面对家暴,没有妥协,而是奋起反抗,一招制敌。

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而强者不是那些从来没有受到过屈辱的人,而是那些永久不屈服,永久抗争,永久有独立人格的人。

回忆——她是无法绕开的一个人

回忆李清照公元1084年出生的时候,想想少年时期,太平盛世出游的场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这样的不归路、这样的一滩鸥鹭,寻遍古今,也只有李清照能写得出。

“一支折得,天上人间”,难怪有人说,想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尤其是中国古诗词的历史,李清照是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由于只有她一个。

而她生平的诗词作品颇多,个中不乏一些随处颂扬的名句。
阅读她的诗词,会给人带来一种无法忘怀的情绪描述。

看了这本《李清照词传》才知道,李清照不仅聪慧,更像一支傲立在寒风中梅花,遇强则强,无人能及。
你只需随意翻开,随意阅读,一壶浊酒,一次与古人的相遇。

参考资料:《李清照词》、《宋史》、《宋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