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走后的几天,牛僧孺被罢相来到洛阳,担当东都留守之职。
虽然之前“牛李党争”阶段,刘禹锡和李德裕的关系比较好,自从在扬州和牛僧孺相见,畅谈过后,误解已经肃清,摈弃前嫌,统统都规复了正常。

自从朝廷发生“甘露之变”后,牛僧孺对朝廷也失落去了信心,没有了当年的斗志昂扬和青云之志。
刘禹锡和白居易还特意为牛僧孺摆酒庆祝,为此,刘禹锡还特意赋诗一首《酬思黯赐教小饮四韵》:“抛却人间第一官,俗情惊怪我方安。
兵符相印无心恋,洛水嵩云随意率性看。
三足鼎中知味久,百寻竿上掷身难。
追呼故旧连宵饮,直到天明兴未阑。

公元839年,六十八岁的刘禹锡又被朝廷加上了尚书的头衔,虽然是个虚职,也表明了朝廷对他的重视和认可。
840年正月,文宗病逝,唐武宗李炎继位。
841年春天,皇上又下诏书加封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来宾的职务。
可以说,除了宰相的职位和实权外,刘禹锡从前一贯想被重用,施展抱负的夙愿都已经实现了。

自从裴度去世后,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这天,白居易过七十岁生日,约请刘禹锡一同庆祝,由于两个人是同龄。
谈笑之间,白居易特意作了这首诗送给刘禹锡,《偶吟自慰兼呈梦得》:“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
已为海内有名客,又占世间长命人。
耳里声闻新将相,面前失落尽故交亲。
尊荣富寿难兼得,闲坐斟酌最要身。

刘禹锡33岁月静好安享晚年

听完白居易的诗,刘禹锡溘然产生了一种知足感,古稀之年的自己,虽然已经老态龙钟,可和好朋友柳宗元、韩愈、元稹等人比起来,自己已经是非常的幸运了,到了老年,还有白居易这样的好诗友陪伴,已经非常知足了,想到这里,刘禹锡不由自主的吟出了这首《酬乐天咏老赐教》:

酬乐天:作诗酬答白居易。
顾:念,指考虑。

怜:怜惜,爱惜。
带:腰带。
频减:多次缩紧。

冠:帽子。
废书:丢下书本,指不看书。

灸(jiǔ):艾灸,在穴位燃艾灼之。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身老体衰的须要,这里指延长寿命。

谙(ān):熟习。

“阅人”句:意谓阅历人生犹如积水成川一样。
语出陆机《叹逝赋》:“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阅,经历。

幸:幸运,引申为优点。

下此:指改变对朽迈的忧虑心情。
下,攻陷,即是说“办理”、“领悟”。
此,指“顾老”,对朽迈的忧虑和担心。
翛(xiāo)然:自由清闲,心情畅快的样子。

桑榆:指桑、榆二星。
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
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霞:霞光,这里指晚霞。

口语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朽迈,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常常用艾灸是由于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打仗理解的人越多不雅观察起来更加一览无余。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壁,战胜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还是可以映红满天。

公元842年新年刚过,刘禹锡大病一场,自己觉得韶光已经不多了。
看着窗外的柳叶逐渐变绿,鲜花逐步盛开,回忆着自己三十多年的起起伏伏,刘禹锡感慨万千。
这天,精神转好,刘禹锡提笔研磨,缓缓的写完了自己的生平传记《子刘子自传》。
几天后,这位伟大的墨客永久闭上了双眼,停滞了呼吸。
生命定格在七十一岁。

从来日诰日开始让我们理解下一位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昌黎师长西席”--韩愈。
来日诰日见。

成功是急不来的。
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落,将把稳力集中于正在做的事情本身,持续付出努力,才能一步步向前迈进,逐渐达到空想的目标。
从容不迫、脚踏实地,结果自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