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电视上展示了四幅儿童画,个中的后两幅,一是青山绿水,一是明月拱桥,桥上还有一个女子在吹箫。

主持人接着暗示选手,猜出墨客和诗名。
末了,选手抢答得出了“精确答案”——这首诗是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并当场读出了诗的原文。

本人听到这个答案往后,顿时就惊呆了!
由于这首诗出自《唐诗三百首》,很多人小的时候都背诵过它。

只管我们不知道韩绰到底是何人,但是通过“判官”这个称谓,我们可以很随意马虎查到,他是唐朝某位节度使部下的一位幕僚,以是此人是一名男子。

杜牧怀念扬州风月生活写诗问石友在哪里风流造就一首千古名篇

可是该卫视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却反复暗示参加节目的选手,他是一个女人,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美男”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模糊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是“寄人”诗,据考证,它该当是写在杜牧离开扬州到宣州府担当幕僚时,写给自己在扬州任上的同事韩绰的诗。

以是诗的开头,就用“模糊”、“迢迢”,刻画出了一幅青山模糊、绿水迢递的远景画面,营造出了一种诗意的“空间感”。

其余,“青山”一句在事实上交代了,杜牧当时人在扬州之外。
他笔下的扬州,实在是他想象中的扬州。

那里还和他从前影象里面的风景一样,纵然已经到了初冬时令,城中的芳草依旧碧绿。
“草未凋”三个字,就写出了事宜发生的“韶光”。

交代了空间、韶光,接下来就该写人了,于是杜牧将末了一联两句诗连成了一幅画面。
那是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二十四桥上,有一位“美男”正在教别人吹奏乐曲。

大概便是“美男”一词,导致该卫视的节目策划者,误认为韩绰是个女人。
实在只要随便找一本古诗词鉴赏辞典来读一下就会明白,在古代诗歌里面,“美男”一词是男女通用的。

比如《西厢记》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美男来”里的“美男”二字,实在便是指张生。
不只是“美男”,就连“美人”一词,在古代也是既可以代指女子,也可以代指男子。

最范例的,无疑是屈原在《楚辞》里面,也以“喷鼻香草美人”自喻。
王昌龄有诗云:“美人清江畔,是夜越苦吟”,当中的“美人”,也是指他的朋侪崔国辅。

说到这里,我猜一定有人提出反对见地说,唐朝女子地位高,上官婉儿都可以当宰相,武则天还可以当女皇,为什么“韩绰判官”,就不能是女人呢?

这是由于,杜牧生于武则天临朝之后的一百多年。
当时的唐王朝,经历过武氏“代唐称帝”和太平公主、韦后之乱等几场大的祸乱后,李氏宗室的男子已经重新掌权。

这个时候的李唐王朝,女性的地位已经是一落千丈了,以是涌现“女判官”的可能性,该当说是微乎其微的。
其余,韩绰去世之后,杜牧给他写过一首《哭韩绰》,全文如下:

平明执绋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

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

这首诗里虽然依旧没有点明对方的性别,但是看诗中第三句“归来冷笑悲身事”,这里显然是说,杜牧从韩绰的遭遇,遐想到了自己的出生,以是产生了悲愤。

杜牧过往在扬州打仗到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娼寮女子。
如果韩绰是女子,那显然也是娼寮中人。
而杜牧是一位名门世家的公子,怎么可能由于一个娼寮女子的出生,遐想到自己呢?

以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里面的韩绰,只能是一名男性的判官,而且还是杜牧当年在淮南任职时的同寅。

至于该卫视节目中提到的,那一幅被故宫收作镇馆之宝的书法作品,的确是杜牧手书的一首诗。
然而那首诗既非七绝,也不是写给韩绰的,而是著名的《张好好诗》。

张好好是一名姿色出众的歌伎,杜牧认识她的时候,她才十三岁,未知是否便是他在《赠人二首》中提到的,那一位“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仲春初”的绝代佳人。

杜牧和这位张好好,颇有一点缘分。
他们先是在江西任上见过面,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去宣州,张好好又被他的好友沈传师带去了宣州。

张好好后来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杜牧原来以为她会得到幸福。
却不料数年之后再见,张好好已经被人抛弃,沉沦腐化到了卖酒的地步。

杜牧出生于书喷鼻香门第,自小坐拥书城,立志终年夜之后,要成为天子辅臣。
他二十出头就中了进士,并通过了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自诩“两枝仙桂一时芳”。

本来想到朝中干一番大奇迹,结果不巧遇上牛、李之争,导致杜牧官场失落意,一贯在江南当别人的幕僚。

在江南任职的时候,杜牧结识了同为幕僚的韩绰。
二人一起度过了很多风花雪月,逍遥快乐的光阴。

以是杜牧在遥寄韩绰的诗里,并不像普通人问候熟人、朋友一样,客套地问韩绰,比来身体可好,或者问对方,最近事情顺心否。
而是故意提起明月之夜,浪漫的“二十四桥”。

杜牧问韩绰又在哪里教人吹箫,意思便是说:兄弟,你又在哪里风骚?这样的问候办法在“死板”的人看来,其实有点不像话。
不过却非常符合杜牧风骚墨客的性情,显得十分自然。

结语

如今,一些地方卫视见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想来掺和一把,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一旦涉及这种古诗词的解读,节目策划者还是应该严谨一点,不要误导我们的不雅观众。

杜牧固然是为女子写过很多诗,可是这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却不是为女子所写,而是写给自己的“酒肉朋友”的诗。

强行解读成写给女子的诗,就把这首诗中“美男何处教吹箫”的神来之笔给抹煞了。
其余,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诗也不是这一首诗,而是《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之以是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不是由于那首诗写得格外出色,更不是由于它是写给女子的诗,而是由于那是杜牧的亲笔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