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作者

原文

译文

赶紧收藏幼儿园诵读古诗集锦

1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喷鼻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喷鼻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彷佛有几千尺,让人疑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
小船上渔翁穿着蓑衣笠帽,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3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好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4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涯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东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拜别,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纵然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6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通亮的月光洒在窗前的窗户纸上,彷佛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开始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寻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7

《元日》

宋·王安石

炮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炮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由去,迎着和暖的东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8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去世。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日就可收成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人被饿去世。

《悯农》其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劳。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人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人辛劳劳动得来的呀?

9

《游子吟》

唐·孟娇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典?

10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仲春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能吹落秋日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俏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11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互对峙美景难决牝牡,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12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宁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逐步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彭湃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4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韶光。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一直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15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江南清明时节小雨纷纭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销魂。

讯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落落。

16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波折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净水波。

17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逐步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彭湃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8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彷佛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通亮;暮色渐生,城中以为更冷更寒。

19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哀热泪纷纭。

20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葆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恐怕惊动了鱼儿。

21

《中秋夜》

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怎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22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瞥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3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年夜声语,

胆怯天上人。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年夜声说话,唯胆怯动了天上的神仙。

24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仲春东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飞舞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仲春的东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25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忆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26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睬解掩蔽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27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小时候不认识玉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疑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28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远看高山色彩通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29

《江南》

两汉·佚名

出自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时令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飘荡。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畅的鱼儿在一直的嬉戏玩耍。

一下子在这儿,一下子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30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讯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31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全身洁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它头上的赤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洁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来。

生平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

3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彷佛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样平常。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33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清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活气。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日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驰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哀也没用了。

34

《还乡偶书》

唐·贺知章

幼年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瞥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35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东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彷佛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东风是吹不到的啊!

36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期间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仇敌的铁蹄踏过阴山。

37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38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端人。

渭城清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碰着故旧亲人。

39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域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个人独清闲他乡作客,每逢节日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4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涯流。

朋侪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逐渐消逝在碧空尽头,只瞥见滚滚长江向天涯奔流。

41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苏州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玉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42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瞥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3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落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落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飞舞。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44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算作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孔,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以是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孔,是由于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45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46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不安于室来。

大概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47

《不雅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壁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由于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运送活水。

48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寒冷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由于有梅花的清香传来。

49

《村落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仲春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仲春,青草逐渐萌芽成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落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鹞子放上蓝天。

50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仲春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由于喜好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仲春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