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大著名关隘

1、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15公里处,因于山海之间而得此名。
它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是万里长城出发点的第一道雄关,和陕西潼关并列俗称“天下第一关”。

2、潼关

九大年夜著名关隘与内三关和外三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历史悠久,有名遐迩。
为华北、中原、西北之咽喉要冲,也称冲关。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3、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下,它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关中之关”的美誉。
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
清始称武胜关。

4、友情关

友情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附近是崇山峻岭,关藏山谷深处,为西南边防重镇。
友情关始建于汉朝,初名雍鸣关,后改名为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到了明代又改为镇南关。
1953年改名睦南关,1965年改名为友情关。

5、嘉峪关

嘉峪关是全球有名的万里长城的西真个主要关隘,它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古称其为“天下雄关”。
门额刻“嘉峪关”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6、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历朝历代都是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
雁门额嵌石匾一方,横书“天险”。

7、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主要隘口之一。
因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明代时合称它们为“内三关”,是由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区的要口。

8、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与河北省的交界处,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
唐朝初年,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镇守于此地,因而得名“娘子关”。

9、居庸关

居庸关始建于秦代,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长城险要关口之一,这里有昔日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
居庸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毛主席曾赞誉的“不到长城非豪杰”便指的是居庸关,其亲笔题词“不到长城非豪杰”便坐落于此。

二、内三关

“内三关”指的是明代时以现今河北省境内沿内长城一起的三关,分别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三关。
居庸关在“九大著名关隘”中已经先容过,此处省略。

1、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是长城的关口之一。
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宋时名金陂关 ,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为现名。

2、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落。
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往后通称倒马关。

三、外三关

外三关指的是明代以今山西境内沿内长城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三关。
雁门关在“九大著名关隘”中已经先容过,此处省略。

1、宁武关

宁武关位于宁武县城区,为始建于明代中期建筑,是万里长城上的主要关隘。
在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要冲,而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故为外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
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
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合称宁武。

2、偏头关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
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
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
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建筑。

细心的朋友会创造,上述中怎么没有玉门关和阳关的呢!
这两关在诗词里的名气是很大的啊!
既充满霸气和柔情,也是兵家必争之关隘。
这该当是大自然的厉害吧!
在唐代,玉门关就极度荒凉。
宋往后,日益肆虐的流沙逼着人们东撤,阳关和玉门关两个共兴共衰的关隘,便被无情的沙漠掩埋了。
但她却活在了诗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文/蔡驷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