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咸

西晋傅咸曾作从“七经”里面集句成《七经诗》,分别集成《孝经诗》、《论语诗》、《毛诗诗》、《周易诗》、《周官诗》、《左传诗》六种,其余还有一种早在东晋王羲之期间就失落传了,常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集句诗,首创了用别人已有诗句写自己诗的先河,对后世文人几句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正面宣扬了儒家思想。

《周易诗》

卑以自牧,谦而益光。

进德肄业,既有典常。

被山寨的诗词原来毫不相干的诗句从新组合后令人拍桌赞叹

晖光日新,照于四方。

小人勿用,君子道长。

把经典中的句子和思想提炼出来,宣扬精确的代价不雅观,是《七经诗》核心所在,如这首《周易诗》,“卑以自牧”出自谦卦;“进德肄业”出自乾卦;“晖光日新”是化用了《系辞》里面“日新之谓年夜德”一句;末了两句则是结合易经思想,化用了“君子道长,小人性消”而成。

孟浩然

把盛唐墨客孟浩然的诗作集句会创作出若何的壮丽篇章?下面这首集句诗见告你答案:

微云淡天河,疏雨滴梧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岁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

五行将禁火,十步想寻春。

……

集孟浩然14首诗,每首一联,便有了这首集句诗,第一联出自孟浩然《句》、第二联均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第三联出自《从张丞相游南纪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第四联出自《重酬李少府见赠》。

喜好孟浩然诗的人可有福了,背这一首诗,即是记住了孟浩然14联千古名句,可谓是集孟诗精华于一体,读来流畅自然,回味无穷。

文天祥集杜诗

文天祥是著名的爱国墨客,自然对杜甫这种心系庶民,拥有高尚爱国情操的墨客非常来电,他就曾把老杜的8句诗凑集成一首:

苍生倚大臣,(《送韦中丞之晋》)

北风破南极。
(《北风》)

开边一何多,(《前出塞》)

至去世难塞责。
(《吴侍御江上宅》)

天地西江远,(《送崔侍御》)

无家问去世生。
(《忆舍弟》)

凉风起天末,(《忆李白》)

万里故乡情。
(《江楼宴》)

在创作《集杜诗》时,文天祥说“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杜甫诗被称为“诗史”,不但是对盛唐将倾之际那段历史的现实写照,在文天祥眼里,也是对宋朝将亡时的历史记录,世道和人事的变革,都集中在这里面了。

《牡丹亭》集句

西晋傅咸创造了集句诗,这一创作形式在诗坛上一贯因此游戏形式呈现的,直到文天祥《集杜诗》的涌现,才让游戏笔墨变得严明起来,宋朝灭亡之后,集句诗被大量用于戏曲中,个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明朝戏曲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共55出戏,集句诗就有54首之多,大多作为一折戏的结束语,影响之大,乃至入选了语文教材。

《闺塾》

也曾飞絮谢家庭,(李山甫·《柳十首》)

欲化西园蝶未成。
(张泌·《春夕言怀》)

无限春愁莫相问,(赵嘏·《寄远》)

绿荫终借暂时行。
(张祜·《扬州法云寺双桧》)

文天祥的集杜诗解释杜甫的传统对宋末诗坛的深刻影响,也解释集句诗这种形式也可能改变其游戏笔墨的性子而成为严明的创作,虽说这大概是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个范例。

《牡丹亭》紧张描写的是杜丽娘因情伤而去世,化为幽灵与柳梦梅相恋,末了起去世复生与恋人永结同心,《闺塾》是第七折,刚刚开端不久,这首诗可以说是对牡丹亭结局的一种暗示。

其他

除了以上这些古代大文学家的集句作品,现在有很多网友也非常有才,他们积聚而成的“诗文”,带有很强烈的互联网特色,这些恶搞出来的集句作品,令人忍俊不禁。

老妪力虽衰,波撼岳阳城。

杜甫《石壕吏》、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个年迈体衰的老奶奶,竟然有波撼岳阳城的力量,是不是有些反差萌呢?

醒时同交欢,儿女忽成行。

李白《月下独酌》、杜甫《赠卫八处士》,也不知道老杜和小李每天在一起做些什么羞羞的事情,儿女忽成行这句,一个“忽”字,切实其实是意外之喜有没有!

幼年离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

贺知章《回家偶书》,第二句出自《木兰诗》,孟浩然老爷子,好歹是盛唐期间一代名相,他切切想不到一千多年后,在有才的网友笔下,他竟然雌雄不分了。

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

朱厚熜《送毛伯温》、白居易《长恨歌》,朕亲自为将军脱下战袍,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共度春宵。
也不知道杨贵妃知道这事儿之后,会不会与将军争风吃醋啊?

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琵琶行》和《长恨歌》,和上面两句连起来读,切实其实是一幅生动的春光图,自古都说红颜祸水,谁曾知将军也是红颜。
白居易的诗就不能细读,否则总能从中品出不一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