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远远过前村落,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 黄庭坚《牧童

据《桐江诗话》所载,这首富有哲理的小诗,是黄庭坚七岁时写的一首警世诗,说不上喜好,我总以为这不符合一个孩子的生理。

乃至,我常想,黄庭坚日后所有的磨难和坎坷,彷佛都与他的早熟有关吧,不然,一个涉世未深的幼童,怎会有如此深的人生感悟?

三首趣味盎然的牧童诗清新美好读来让人心生安暖

以是,在我看来,小孩子就该快快乐乐,就如骑在牛背上的牧童,短笛无腔,牛上横眠,没有烦苦处挂怀,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容貌。

就如杨万里的《安乐坊牧童》,栖蟾的《牧童》,李涉的《牧童词》,在妖冶的春天里,尽情地开释孩童的天真、可爱,顽皮、乃至稚子……

01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

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

春溪嫩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瑕。

五牛远去莫管它,隔溪便是群儿家。

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宋杨万里《安乐坊牧童》

赏析:

这是一幅生动有趣的牧牛图,墨客像一位慈祥的父老,远远地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放牛娃渡溪牧牛。

春水初涨,小溪水清亮亮的,水中没有一丝杂质,小溪对岸有一片绿洲,细草茸茸,像是铺了一层软绵绵的绿毯。

孩子们要到小溪的对面去放牛,前面的小孩牵着牛趟水渡溪,他后面的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回过分和后面的孩子说着什么。

第三个骑牛的小孩吹着笛子,他的笠帽上还簪着小花,末了面的小孩也骑在牛背上,那头牛的后面还随着一头小牛犊。

趟过小溪,孩子们给牛儿解开了缰绳,让它们自由清闲地在绿洲上吃草,便是跑过了岸也不要紧,由于过了小溪便是他们的家。

忽然头顶上落下来几大颗雨滴,变天了,大雨立时要来了的觉得了,孩子们赶紧戴好笠帽披好蓑衣,把牛聚拢起来往家赶。

杨万里有一颗小儿百姓之心,其诗清新活泼,风趣诙谐,长于捕捉生活中的自然情趣,情至深婉,这首牧童诗情趣盎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呼之欲出,有身临其境之感。

安乐坊是苏轼在杭州建立的病坊,也是最早的公立医院,用以救治患有疾疫之人,杨万里曾任秘书少监,在杭州城住过多年,此首诗既是作于彼时。

02

牛的自由骑,东风小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 栖蟾《牧童诗》

赏析:

东风和暖,小雨如丝,这样的景象根本就不用回家避雨,身披蓑衣的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置身青山绿水之中,清闲地吹着横笛。

日出时唱着歌谣外出,开始一天的牧牛生活,玉轮升起来的时候抚掌而歌骑牛归来,谁能有他这样的福泽啊,阔别尘嚣,不染是非。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栖蟾笔下的牧童像极了张志和词里那个悠然自得的渔翁,从容自适,超然绝尘,物我两忘。

栖蟾,唐末五代诗僧,行踪不定,在庐山和衡山等地游历,以诗有名,生卒年不详,与齐己、沈彬等有诗和往来,《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

03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落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唐 李涉《牧童词》

赏析:

清晨沿着波折的江水去放牛,傍晚归来时已是暮色苍茫,就摸着黑穿过小山村落的沟谷。

小雨绵绵时,他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日暖风和时,他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小曲。

为了保护他的小牛犊不被猛虎陵暴,他还用蓬蒿做成短箭别在腰间,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顽皮活泼,天真稚子,骨子里还有豪侠气,这个折篙做箭的小牧童活出了让人神往的生活。

本是呆板乏味的日子,却被这个高枕而卧的小孩过成了俏丽的田园牧歌,令人烦忧顿无。

“不论生活有多苦涩,我永久是快乐的”,读李涉这首《牧牛词》,不由得想起网优势行的一首歌,顿生安静。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随遇而安,存心生活,平凡的日子也能活色生喷鼻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李涉自号清溪子,唐代墨客,曾隐庐山喷鼻香炉峰下,大和年间任国子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

后记: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
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
”,读杨万里的《安乐坊牧童》,我彷佛成了数鸭子的小孩。

效法自然,杨万里善于描写日常所见之景,总能用清新活泼的笔调,临摹出情趣盎然的画面,故其诗常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安乐坊牧童》即是这样一首小诗,虽没有一样平常宋诗的理趣之美,但那清新自然的气息,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心生美好。

孩子们的天下总是充满无限的欢快和神往,杨万里笔下的牧童是,栖蟾诗中的牧童亦是,李绅的牧童词便是放牛娃的歌。

以上三首牧童诗意见意义盎然,清新美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满诗情画意,有身临其境之感,读来令民气生安暖。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想,回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雇员作者,如有欠妥联系删除,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