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第九课精选了三首七言古诗。

1、唐代墨客王昌龄的《从军行》

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描述了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环境。
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描述了将士们戍边韶光的漫长和战事的频繁,表现了将士们不怕捐躯、大胆报国的武断意志。

2、宋代墨客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材解读和学法指导

前两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描述了奔驰入海的黄河与高耸入云的西岳。
这两处标志性景物,代表着祖国北方的壮丽河山(此时尚被金人统治)。
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了渴望早日收复失落地的强烈欲望。

3、唐代墨客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诗中“初闻”的表现是“涕泪满衣裳”,因叛乱亡命的悲苦与听闻平叛往后的欣喜,相互交织,都浓缩在这五个字里。
然后叙写了狂喜的表现:激动得“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似箭的归心急迫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情感步步推进,层层升华,全诗一气呵成。

二、插图赏析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三首古诗都配了插图。
第一幅图中,雪山连绵,层层浓云笼罩山头,与《从军行》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相符合;第二幅画中,一座茅屋的竹篱门外,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手住拐杖,神色凝重,仰头了望,眼里充满了忧虑和期盼,这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望王师又一年”相吻合。
第三幅图中,那叠嶂的山峦,预示漫漫归途,使人不由得遐想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学法辅导

一、字

1、通过阅读教材(生字带有注音)与查字典读准“仞、岳、蓟、涕、裳、襄”6个生字的字音。

2、通过组词与形近字辨析组词的办法识记“仞、岳、摩、遗、涕、巫”6个字的字形。

例如:

仞(千仞) 涕(鼻涕)

韧(坚韧) 剃(剃刀)

纫(缝纫) 梯(楼梯)

3、多音字:“裳”古代读“cháng”,专指下身穿的衣服,组词“霓裳”;当代汉语中读“shang”,泛指衣服,组词“衣裳”。

4、通过联系高下文与核对象书理解字义。

二、词

我们可以借助教科书中右边的注释理解三首诗中一些词的意思。

【三万里河】古文中的“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

【五千仞岳】指西岳。
“仞”,长度单位。
“五千仞”形容很高。

【摩天】碰到天,形容很高。

【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胡尘】借指金政权。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却看】转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三、句

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灵巧地连成一段畅通的话,用来阐明诗句的意思。
在理解诗意的根本上,再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绪例如课后作业第二题:“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墨客若何的感情。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 诗意:将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恶劣环境中无数次奋勇拼杀,他们身上的盔甲已被磨得破旧不堪,不打败西域反攻袭击之敌,就不会班师返回家乡。

② 情绪:表达了边塞将士不怕捐躯、大胆报国的豪情壮志。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① 诗意:沦陷区的公民在金兵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往南方企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② 情绪:表达了渴望早日收复失落地的强烈欲望。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① 诗意:在白天就高歌痛饮,想着恰好趁着春天动身返乡。

② 情绪:表达了墨客欣喜若狂的心情。

四、篇

1、在理解诗意的根本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进而背诵古诗。
特殊把稳随意马虎写错写别的字词,再进行默写。
切忌去世记、硬背、强默!

2、简要地理解诗作者(朝代)

《从军行》:(唐)王昌龄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3、灵巧阐明诗意:首先借助课文右边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把字词的意思连成一段畅通的话,用来作为诗意。
不要拘泥于老师或教辅参考书上的诗意阐明,更不能把某种阐明当作标准答案去去世记硬背。

4、长于从关键的诗句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 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句中,体会边塞将士不怕捐躯、大胆报国的豪情壮志。

② 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句中,体会渴望早日收复失落地的强烈欲望。

③ 从“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诗句中,体会墨客欣喜若狂的心情。

5、长于归类整合,拓展延伸阅读同类古诗。

例如学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可以拓展延伸阅读陆游的同类古诗《示儿》,将其归类整合,用来丰富自己的古诗文积累。

示儿

(宋)陆游

去世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欢迎点击关注“烛光照耀星空”。
如果你对文本有更深更广更独到的见地,欢迎在评论区互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