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师长西席说的这种画被称为“清供图”。“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为喷鼻香花蔬果,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字画、古器、盆景在内的统统可供案头抚玩的文物雅品。后来也俗称“博古画”。
清供始于秦汉盛于明清。从宋代开始清玩被认为是文士风雅的标志之一。至明时,清玩之风表现出有增无减之势,已经成为文人之间的普遍征象,清供图的形制逐渐成型。到了清代,清供绘画发展至壮盛,特殊是清中期往后,帝皇的喜好推动了清供画的发展,富余的市民阶层迎合时尚,对清供画需求兴旺,于是许多画家热衷于画这一题材。这一风气在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尤为兴盛,许多画家都创作过“岁朝图”,如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王震、齐白石、孔小瑜、王雪涛、唐云、赵云壑等都画过大量岁朝清供图,风格多样,以民间常见之物入画,技法多以大写意、小写意以及兼工带写见长,且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清供图就多以一帧情趣盎然的字画小品为主,笔意洒脱舒放,毫纵不羁,随意而行,却又恰成天然之趣。浓墨点叶,淡墨勾花,秀雅高洁,意韵高远。画面雅拙朴实,却自有一种脱俗越尘之感,让人爱不释手。
【清 边寿民 瓶菊图】
虚谷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是帧属于花鸟画中清供一类的绘画题材,所谓清供题材,即画家会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良好寓意或者能带给人益处的事物,将其描述在一起,取其多多益善,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讨其好口彩。虚谷的“清供图”色彩淡雅恬淡,典雅而不落俗套,既充满了生活情趣又是让人可以靠近,这色彩表示的是画家绝非一样平常的审美力以及对付色彩敏锐的洞察力。
【虚谷 清供图】
作为文人画家,岁朝清供这样的题材也为赵之谦所爱。赵之谦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派,即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与扬州画派的写意画法相结合,并自出机杼,创造出新的风格。他在金石书法方面功力深厚,并将其入画,看重用色,在用色上讲究雅俗共赏,打破了古代文人画家所秉承的“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原则。这些特点在海派大家吴昌硕那里得到了继续与进一步发挥。
【赵之谦 清供图】
任伯年也是位极爱画清供图的画家。他笔下的清供图或清新淡雅,或持重典雅,花瓶、盆栽、山石、梅花、牡丹、兰草以及吃的白菜、螃蟹等平凡之物都有入画。他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形象生动活泼,别具风格。任伯年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当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清供图】
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险些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他的“岁朝图”多有变革,最大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更显其富贵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与画品。
【吴昌硕 清供图】
白石老人是一个罕见的天才,也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他的清供图长以一些常用之物入画,比如茶壶、比如水杯,再比如鸡毛掸子、挠痒痒的东西。能把鸡毛掸子和痒痒挠这类普通生活用具作为大写意绘画的主题,充分表示了他的平民特质,他对百姓生活的深厚感情,其作品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由此而来。他善用没骨法,笔笔写出,笔意简洁而憨实。作品造意新奇,骨肉匀停,有笔墨有色彩,堪称精品。
【齐白石 清供图】
近代画家赵云壑的《岁朝清供图》中,但见炭盆熊熊,红烛高照,梅花笑,茶正开,牡丹呈艳,水仙展容,一派富贵吉祥之气。画旁一诗遣兴:“百事安排度年华,静瓶插了老梅花。满堂富贵多欢畅,阳羡砂壶饮清茶。”
【赵云壑 清供图】
当代画家王雪涛是当代中国卓有造诣的花鸟画 大师,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清供图上的造诣也不低于任何一位画家。他继续宋、元以来的精良传统,取长补短。他笔下的清供图构思风雅,形似神俏,清新奇丽,富有笔墨情趣。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还善用机动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泰西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比拟折衷,为画面增长韵律。
【王雪涛 清供图】
“清供图”蕴含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给节日平添祥和喜庆的气氛。画瓶插红梅、盘养水仙,阁下散着几只佛手、柿子、快意,便是春节前后的“岁朝清供图”。若画了一瓶菖蒲、艾草,下面配着粽子、五毒,则是“端午清供”;如果是几根萝卜,一棵白菜,乃至玉米倭瓜,便是表示山居风情的“山家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