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天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20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如何影象?

诗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回归京城。

判官:唐代一种官职,是节度使、不雅观察使的幕僚。

作者: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著名边塞墨客,与高适并称“高岑”。

诗词: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断。
胡天八月,开始飞雪。

白草:一种牧草,干枯时变为白色。

胡天:塞北太空。
王维《使至塞上》,“归雁入胡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首句即有“白”有“雪”。

2: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一夜东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梨花:梨花色白,此处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胡天八月,一夜东风,前两句点明韶光。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绫罗帷幕。
狐裘也不暖和,锦缎被子软弱。

珍珠帘子、绫罗帷幕、狐裘大衣、锦缎被子,都是上等好东西,但仍旧抵御不了寒冷。

衾(qīn):被子。
杜甫说,“布衾多年冷似铁”;李煜说,“罗衾不耐五更寒”。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角弓,不能拉开。
都护铁衣,寒冷难穿。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王维《不雅观猎》,“风劲角弓鸣”。

不得控:不能拉开(弓),由于天太冷。

都护:镇守边陲的主座,唐朝有六大都护。
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

入帘湿幕,裘冷衾薄,弓不得控,铁衣难着(zhuó)。
这两句描写雪冷。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无边沙漠,百丈坚冰。
愁云惨淡,凝集万里。

瀚海:沙漠。
李世民在《饮马长城窟行》中写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中军主将安置酒席宴饮归客,奏起胡琴琵琶与羌笛。

中军:古时分兵为左、中、右或前、中、后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yìn):作动词用,宴饮。
归客:归京的客人,指武判官。

胡琴琵琶与羌笛,都是西域乐器。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瀚海冰,愁云凝,置酒饮归客,琵琶琴笛声。
这两句形成强烈比拟,百丈冰、万里凝的寒冷,比拟中军帐中歌舞宴饮的热烈。

7: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纭下满辕门,红旗被冻得风都吹不动。

暮:日暮,傍晚。
辕门:军营的大门。

掣(chè):拉,扯。
翻:飞舞。
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

白雪红旗,送君东去。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唐朝的轮台在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
陆游说,“尚思为国戍轮台”;岑参说,“轮台玄月夜风吼”。

轮台在西域,归京要往东,以是在东门送行。

去时雪越下越大,已经下满了天山南北之路。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们常说,峰回路转。
山路蜿蜒回环,看不见你了,只有在雪上留有马行走的印迹。

从辕门,到天山,山回路转人不见,雪上空留马过痕。

归客已走远,雪上空留痕。
就像李白说,“唯见长江天涯流”;王勃说,“槛外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