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这些并不是所谓的“错”字,而是民间所造的字“合体字”。
这些“合体字”在民间极为盛行,但从未收入到专门的大字典中,包括耳熟能详的“囍”字。

▌ 民间的“双喜”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予以阐明,无疑是民俗当中的一道奇葩。

一样平常说来,合体字紧张用于常见的汉字组合,形成繁复的字形,表达某种寓意,有的则是一个“新”字,比如“面”,读音取自面摔打到面板上的声音而得。

最熟悉的错字不它们是最喜庆的合体字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

有的则是将几个字合在一起,词语的意思包含个中,这种类型就更多了,最范例的便是日常吉语和祈福者多用,利用字形中笔画和构造的特点,奥妙搭配组合,意见意义无穷。
一样平常都是手写体,也有图画结合的。

▌ 福建宁德三都澳斗姥风景区石刻:天人合一

▌ 福禄寿喜

▌ 欢聚一堂

▌ 天地玄黄

▌ 五谷丰产

▌ 招财进宝

▌ 紫气东来

▌ 日日有财见

一只脚托住一个“门”字,另一只脚站在“鳌”字之上,一只手指向“门”字,另一手持砚台,“鬼、与、门”三字组成“魁星”,有魁星点门、独占鳌头之意。

▌ 清 马德昭“集字魁星点门图”

现在利用当代电脑技能还可以设计出更多的创意,可见汉字的生命力有多么强大,一方面可以承载历史民俗,另一方面有助于当代设计,既古老又年轻。

有一种分外形式,比如浙江武义俞源六基楼的一副奇特对联,可以说是“合体字”大拼盘,好玩、有趣:

上联:(铁)拐李祖师得道高,(汉)钟离师长西席把扇摇,(吕)洞宾背剑清风客,(蓝)采和果山献蟠桃;

下联:(张)果老求进永生酒,(韩)湘子瑶池奏玉箫,(曹)国舅手执云扬板,(何)仙姑寿庆羡凤毛。

▌ 八仙对联

凡此各类,正是利用了汉字方块字的特点,有一定规律的偏旁构造,字形独立而不相连属,从而有一种“重组”的可能。

任何字母笔墨都是不可能的。
(责编:郭晋麗)

来源:来源:北京·五色土 | 作者 兴舒 编辑:袁新雨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