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安春雨初霁】——宋代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创作背景: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墨客少年时的斗志昂扬与壮年时的裘马浮滑,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懦弱与阴郁,这天益见得明白了。陆游自王炎调离川陕后,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在蜀东归,在福建、江西、浙江一带做低级官吏。“怖惧几成床上伏,困难何啻剑头饮”的处境,和在王炎部下得以重用的环境是大不一样的。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管严州知州的职务,履新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天子,住在西湖边上的堆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2.【清明夜】——唐代 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创作背景:踏青。又叫探春、寻春、远足。其含义便是脚踏青草,在郊野嬉戏,不雅观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活气勃勃的景象,正是远足的大好光阴。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气。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光阴,以是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主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愉快。
3.【清明】——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落饮酒,诗中杏花村落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4.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 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创作背景:北宋皇祐三年(1049年),欧阳修赴颍州任职。颍州的西湖是当时的游览名胜,欧阳修被那里的旖旎风光陶醉了,他把颍州选为晚年居住之所,多次来往其地,并持续写下十首《采桑子》吟咏西湖胜景。这十首词意境幽美,风采互异。这首《采桑子》是个中的一篇。
5.【清明即事】——唐代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民气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创作背景: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墨客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喜好的动动手指示个赞加关注吧!
连续努力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