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强“小散远”,不漏一人、不虚一时、不疏一事地把“小”的连起来、“散”的合起来、“远”的带起来?本期,我们将“潜望镜”对准小散远单位,通过一个个范例事例,阐发“小散远”单位培植中的诸多难题,敬请关注,诚邀来稿参与谈论。
——编 者
3月11日晚熄灯前,南部战区陆军某部持续排长李旭林,末了看了一眼公告栏中画满“正”字的那张出勤表,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取下来,夹入条记本,作为自己第一次“持家”的见证。
这张火爆一时的出勤表,面世不过几个月,就被匆匆“下架”。
去年,因任务调度,这个排被派驻到一个群山环抱的新营区,成为名副实在的“小散远”。只管李旭林之前就四处取经,以为自己做了充足准备,可走立时任时,还是真切感想熏染到“难”:营区大、职员少,怎么掩护?骨干少、战士多,怎么管理?演习重、任务杂,怎么组织……
“首先得管住人,千万不能出什么疏忽。否则,其他都白干。”李旭林一边梳理动手头事情,一边在心里计算着。
当晚点名,李旭林拿出一张出勤表,郑重宣告:“来日诰日开始,排里严抓职员管控,实行演习考勤制度,每天统计演习出勤情形,并全部公示!
”
出勤表一出,效果吹糠见米——无形中加强了职员监管,规范了演习秩序。然而,出勤表只能管住职员参训率和演习韶光,却无法担保组训质量。
那天,机关事情组来检讨,一进门就拉响了应急警报。全排职员迅速出动,根据预案携带武器装备按时集结。没承想,导调员结合地形随机下达情形:3名疑似“敌”特分子涌如今营区正南方高地,无法判断是否携带武器,尽快处置。
之前在连队演习时,没经历过有关高地处置的情形,来到新营区后也没有及时结合现地组织过演习,李旭林心中忐忑不定。果不其然,由于短缺演习,战士们处置“冒了泡”、合营“断了线”。
“我理解过,这段韶光你把职员操课出勤率抓得很好,人是管住了,可演习效益不能丢啊,一定得捉住演习质效这个‘牛鼻子’。”检讨结束,事情组陈参谋把李旭林叫到一旁说。
一边是画满红钩的出勤表,一边是亮起红灯的成绩单,强烈的比拟让李旭林犯愁。当晚,李旭林调集几名班长开了个“反思会”。
中士羊如山首先打开话匣子:“人要管得住,演习也要抓得好!
咱们不能顾此失落彼啊!
”
“光靠一张出勤表抓不好管理。实在我以为,只要认负责真按纲施训,就既可以统住演习韶光和内容,又能担保训出质量,这不是更有效的管理吗?”上士颜松的话得到同等赞许。
……
会后,李旭林便动手对照新大纲订定2.0版本的出勤表——区分层次区分专业的精准演习操持,一改以往单一的“签到制”,增加了演习目标、考察标准、测试成绩等项目,跟踪记录每名战士演习动态。如此一来,排里有了一份细化到每个人的演习操持,使得训有目标、练有标准。
一个多月后,一场联合演习训练拉开序幕。李旭林带领的分队行动迅速,出色完成任务,打了场俊秀的“翻身仗”。
拿着这张成绩单,李旭林自傲地告别了出勤表。
大家恳谈
上等兵杨家鹏:职员悉数就位,看起来演习热热闹闹,为啥成绩上不去?说到底,便是做出了演习的“样子”,却忽略了演习内容的“里子”。
连长陈允林:我创造,以训匆匆管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带兵方法,演习落实越好的单位,教诲管理水平每每越高。小散远单位职员编成少、业务事情杂,在演习职员、韶光、内容、效果的“四落实”方面每每存在不少客不雅观困难,如果处理不好演习与管理的关系,完不成演习与作战任务,纯挚管理只能徒劳无功、事倍功半。
政委刘月勤:指挥员军队能力弱、上级辅导力量不敷、事情统筹折衷难,这些都是小散远单位抓演习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怎么破?一句话,按纲施训!
演习课目要训够训全,演习内容要紧贴实战,演习组织要突出实效,以有效的演习来牵引人员管理,这才是捉住了“牛鼻子”。
编辑部支招
长期以来,由于小散远单位担负任务多样、行使权益相对独立、组织力量相对偏弱等条件制约,其演习事情随意马虎成为薄弱环节。各级要把握好小散远单位培植的特点规律,彻底摒弃“重管理、轻演习”的思路,用战斗力标准来考验培植效果。
建议强化小散远单位“姓军为战”意识,不管职员多少、任务多重,负责落实演习形势剖析和演习问责制度;合理配备利用本色过硬、能力突出的干部骨干,并看重后续人才培养,以人才军队牵引培植质量;机关健全定点联系、挂钩帮带、检讨辅导等制度,深入小散远单位详细辅导,帮助其破解演习瓶颈,提升小散远单位组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