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看丰子恺的这幅漫画,喜好那一弯亮亮的月牙,如今人到中年,再看那弯月牙,是曲终人散后的空旷寂寥。

《红楼梦》里,宝玉喜聚不喜散,黛玉喜散不喜聚,她说的也有道理,聚了还要散,徒增伤感,还不如不聚也不散。

实在,他们二人说的都没错,莫不是希望好花常开好景常在而已。

只是,这尘世间,离合悲欢本是人生的常态,谁又能躲得开呢?缘深缘浅罢了。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三首著名的送别诗哪一首曾冲动过你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去多。

古诗词里,有三首著名的送别诗,给予离去一个别样的解读,值得一读。

01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感悟:这是一首深情谅解的送别诗,得知好友元二即将奉命出使安西,王维赶到渭城为其饯别。

清晨,一场早春的小雨沾湿了渭城的轻尘,客舍周围的柳树枝叶青翠欲滴。

保重的话语已经说得太多,此刻,只愿老朋友你在干一杯美酒,由于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以碰着故旧亲朋。

王之涣说东风不度玉门关,何况,安西还在玉门关之外,边地是如此的迢遥荒凉,不知好友此去几时才能回还。

离去的酒已经喝过多巡,告别的话已经重复多遍,对付好友的远行,墨客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虽然顾虑万千,朋友上路的时候还是来临了,多希望韶光能够勾留,能让我们在一起再多一会。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被推为盛唐绝句之冠,谱为歌曲后,险些成了当时送别时必唱的曲子。

由于诗中有“阳关”和“渭城”两地的名字,以是又被称为《阳关曲》和《渭城曲》,而后又由于诗的后两句一叠再叠,重复了三次,以是又把它称为《阳关三叠》,曲谱一贯流传至今。

0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
——唐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感悟:草长莺飞的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远游的好友孟浩然置酒饯行。

依依惜别后,李白久久地伫立在江边,目送好友的小船渐行渐远。

直到小船消逝在碧空尽头,只瞥见滚滚长江向天涯奔流。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远游的人放舟长江,而那一江波涛滚滚的春水也令送行的民气潮澎湃。

虽是孤帆远影,却并不寂寥,由于,后面是朋侪诚挚的顾虑,前方是烟花三月的扬州城。

两位春风得意的墨客,在这个浪漫的春天做了一次诗意的离去。

这次送孟浩然,是李白第二次登黄鹤楼。

第一次登黄鹤楼时,他就被这里的壮丽景不雅观所打动。

本想即兴赋诗一首,猛然举头瞥见崔颢的《黄鹤楼》,反复吟诵,击掌喝采,自觉难以超越,于是就打消了题诗的动机。

面前有景题不得,这对付李白来说的确是心有戚戚。

二登黄鹤楼,愉快地送好友扬帆远行,心中激情澎湃,清丽的诗句如江水般流淌而出。

这一次,李白对自己的诗很满意。

0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如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感悟:幅员辽阔的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峨壮阔的长安城,透过那风烟迷雾遥望你要去的川蜀之地。

我与你都是官场之中沉浮的人,如今,想着就要和你分离,我心中怀着无限的情意。

实在,又何须忧伤,我们是心意相通的心腹,既然都在四海之内,那么即便是彼此远在天涯海角,也犹如咫尺之间而已。

以是,在这即将分离的岔路口,我们就不要像那些小儿女似的泪洒衣襟。

这是一次豪壮的送离,墨客站在三秦卫护之下的长安,就能瞥见千里之外朋友所在的蜀地,天涯咫尺,一举头就能再见,那又何必为离去而忧伤呢?!

王勃的这首诗措辞清新,节奏明快,意境旷远,一改昔日送别诗中的缠绵悱恻,可谓独树一帜。

诗言志,词抒怀,同时,这首诗也是王勃胸襟豁达、心怀高远、情趣超凡的真实表示,是送别诗里的名作。

梁实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相见时难别亦难。
执手相看泪眼,不论何时,曲终人散后的痛惜总是会带着点淡淡的忧伤。

再见两个字说出口很随意马虎,可是,要真的再见却并不随意马虎,由于,有的人一旦说了再见就再也不见。

大雁南飞,十里东风跟随,大雁北归,明月可解心扉。

只愿,拜别,有朴拙的祝福相随,归来,有心之所盼。

只愿,所有的再见都能再见,所有的离去都不再忧伤,就如这三首古诗的意境一样豁达旷远……

本文刘玲子candy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感激您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