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那个期间,我们的先人喜好在扇子上题诗,故曰“书扇”,即:书写在扇子上。

书扇斧正宪

汝自冬春来,颇解学文义。

书善示正宪王阳明

吾心岂不喜?顾此枝叶事。

如树不植根,暂荣终必瘁。

植根可如何?愿汝且立志!

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神往,用一棵树来打比喻“顾此枝叶事(科举之事),如树不植根(致良知)”:阳明师长西席认为“致良知”是做人的根本,赋诗作文比较“致良知”是树的枝叶。

口语文参考:

书扇斧正宪

你从去冬今春以来,

在文化课上很有上进。

我心里哪能不高兴呢?

(但是你爹我要提醒你的是:)

识文断字好比树的枝叶,

不修德就像树不扎根一样,

无根之树茂盛一时终将枯萎。

像种树要扎根一样,

修德如何修呢?

希望你要立下武断的志向。

深度思考:

王阳明师长西席在这首诗里强调了一个不雅观点:德为本,技为末。

我们看《论语·学而》中:“子曰:‘弟子入则孝(相对付父母),出则弟(同悌,相对付父母),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青少年,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谨慎而有信用,博爱众人又亲近有道德的人。
能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章文籍。
”)

王阳明师长西席与孔子的见地同等,都认为学习文章文籍是第二位的,认为道德教化才是根本。
怎么栽培好根本呢?立志。
立什么志呢?用现在的话说,便是培养精确的代价不雅观。
我们常说的“三不雅观”:天下不雅观、代价不雅观和人生不雅观。
这便是我们行为的内在决定成分。

俗话讲: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年夜大好人,也是说:德行和人品比技能和能力更主要。
没有技能,我们可以学习,能力弗成,我们可以磨炼,如果这个人的风致有问题,那与他打交道的本钱会很高、风险也会很大的。

管理启迪

我们为什么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为什么强调政治思想事情的主要性,为什么要培植企业文化,这不仅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它本身便是一个“人类问题”。

你是一个人,不是机器,不是植物,不是动物。
机器通上电就能事情,植物浇上水就能着花,动物喂上食品就能干活儿,但人类不是仅靠物质就能驱动的,每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除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之外,还须要义务感、须要崇奉,须要某种精神。

以是,我们就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通过企业培训的点燃、通过企业管理的唤醒,使每一个企业成员心中的良知变得更加通亮,使大家能够怀揣着义务,肩负着任务,为了自己的崇奉和空想去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