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雪地上的诗行

(诗三首)

作者:杨景林

写在雪地上的诗行诗三首

雪的大地,

雪的海洋,

雪的狂涛,

雪的怒浪⋯⋯

红旗照映白雪,

战士进山丈量。

是谁在雪地上,

写下一篇诗章?

“本日在这儿勘测打桩——

留给雪原不朽的诗行。

来日诰日在这儿架桥铺路——

留给边陲永恒的春光。

意境啊,似深远的天空,

遐想啊,似丰富的海洋;

每个字,都像烈火一样,

每个字,都像金子一样。

战士的豪情——

为什么烈火一样灼烫?

战士的空想——

为什么金子一样闪亮?

是那花杆戳透了冰层——

你探出了深山的苦难以往?

是那塔尺刺破了云层——

你阅尽了宝库的妖娆风光?

还是测旗挥退了风雪——

你看到了祖国的期待目光?

还是测镜望穿了群峰——

你看见了雪原的未来景象?……

冰雪埋不掉这火热的诗行,

它却把冰雪化为春水流淌。

雪融化了,诗行还在,

看——一条铁路横贯边陲。

征 帆

群山像沸腾的大海,

颠连起伏,狂涛怒卷;

密林像无垠的碧波,

奔驰惬意,漫向天边。

铁道兵战士的帐篷啊,

便是山海林涛中的船。

那豪迈雄壮的歌声哟,

便是这船上的帆。

看,野兽像水里的游鱼,

时时撞上船舷——

惊奇地跑近帐篷:

“咦?从哪儿来的物件?”

嗳,不叫“物件”,

这便是我们的战船!

篷顶漫着东海的水气,

篷布染着昆仑的云烟。

听,风雪像海上的暴雨,

一直扑向舱面——

猖獗地威胁帐篷:

“嗨!这儿是我的乐园!”

哈!你的“乐园”?

这里是我们的家园!

帐篷汇起生活的浪花,

红旗卷来祖国的春天。

我们的歌声永一直息,

雪压不住,风吹不散,

乘着时期的浩荡劲风,

推动“战船”飞驰向前。

帐篷是船,歌声是帆,

我们的双脚便是桨片,

——劈开山海林涛,

留下一条钢铁的航线。

是突兀的岩丛?

是停泊的帆篷?

军营,和大山凝成一体,

帐篷,同林海一起翻滚。

夜幕在风雪中旋转,

新安的家多么寂静。

霜花在被子上绽开,

战士的汗流进梦境——

漫山的古树在呼喊,

各处的宝藏在涌动⋯⋯

你们急?我比你们还急呀,

来日诰日就叫你们为祖国立新功!

——迎着西伯利亚的寒流,

——负着打开宝库的义务,

咱千里转战挺进林海,

咱双手托起大兴安岭。

挥红旗,扫落高寒的铁锁,

——我们的歌声便是雷霆;

迈铁腿,跨过禁区的界石,

——我们的脚步便是东风。

一镐刨开百丈冻层,

一锤砸碎千里冰封;

摘下天上的彩虹铺向河川,

叱咤钢铁的长龙伸进群峰⋯⋯

门外,风雪漫天,

梦中,万紫千红;

门外,林涛呼啸,

梦中,汽笛长鸣⋯⋯

帐篷啊,是高楼的雏型,

战士啊,是开路的先锋。

瞥见他们睡梦里挥舞的拳头,

仿佛听到了来日诰日开山的炮声。

《大兴安岭文艺》1975年第 3 期

(图片选自网络)

编辑:乐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