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初,因《诗刊》创刊,与臧克家担当谈论写诗较多。

1月12日,毛泽东复信臧克家等:

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
遵嘱将记得起来的旧体诗词,连同你们寄来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纸,请加审处。
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揭橥,由于是旧体,怕谬种流传,遗误青 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 特色。
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又可为已经传抄的几首改正错字,那末,就照你们的见地办吧。
《诗刊》出版,很好,祝它发展发展。
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由于这种文体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这些话仅供你们参考。

二十五日,毛泽东的十八首诗词在《诗刊》创刊号揭橥。
这十八首诗词是:《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菩萨蛮·大柏地》《清平 乐·会昌》《忆秦娥·娄山 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 《七律·和柳亚子师长西席》《浣溪沙·和柳亚子师长西席》《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拍浮》。

毛泽东论诗词旧诗可以写一些然则不宜在青年中提倡

1月14日下午,同臧克家、袁水拍谈诗歌创作问题。
毛泽东说:

我已经看了关于新诗旧诗辩论的文章。
关于诗,有三条:(一)精练,(二)有韵,(三)一定的整洁,但不是绝对的整洁。

要从民间歌谣发展。
过去每一时期的诗歌形式,都是从民间接管来的。
要调查研究,造成一种形式。
过去北京大学搜集过民谣,现在有没有人做?要编一本当代诗韵,使大家有所遵照。

诗必须有诗意,要蕴藉。
我写词,由于词比较自由,句子是非不等。
不要在青年中提倡旧诗。
现在看到的有些旧体诗较好,并不都好,有些不好。
有些诗不好,在于须要表明,诗不宜多表明。
不能依赖表明。
鲁迅写了新体诗《野草》,不盛行。
他的旧体诗却盛行很广。
由于旧体诗的形式随意马虎背诵影象。

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
《明诗综》没有看头,但《明诗别裁》有些好诗。
明朝的诗里面,李攀龙、高启等人有些好诗。
全集是没有看头的,有许多诗是不好的,如李白、杜甫、李 义 山的全集,没有多少好的,但少量的诗非常好。

又说:

听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大家不写革命题材了。
对作家要安排,要管与不管相结合,要写重大题材。

关于《六言诗·给彭德怀同道》

1957年 2月6日,《东海》文艺月刊编辑部写信给毛泽东,随信寄来一首旧体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信中说“听说这是您庆贺彭副总司令员率兵强攻腊子口时写的一份电报”,要求毛泽东校阅此诗并准予在《东海》月刊上揭橥。
据查,这首诗最早揭橥在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理的《战友报》,揭橥时《战友报》有一简短解释,说这首诗是写在长征途中打腊子口战斗后毛泽东发给彭德怀的一封电报中。

2月15日,毛泽东阅《东海》文艺月刊编辑部关于要求揭橥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的一首旧体诗的来信,复信编辑部:“记不起了,彷佛不像。
腊子口是林彪同道指挥打的,我亦在前哨,不会用这种方法打电报的。
那几句不宜揭橥。
《东海》收到,甚谢!

经考证,这首诗不是写在打腊子口战斗后,而是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毛泽东获悉彭德怀在前哨指挥红军击溃马鸿逵、马鸿宾骑兵部队的追击后写的。
《战友报》不准确的解释和《东海》月刊编辑部的来信中对这个解释的沿用,误导了毛泽东的回顾。
后来,这首诗以《六言诗·给彭德怀同道》为题,编入198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

读者来信纠错字

2月,毛泽东阅中共中心办公厅秘书室报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黄任轲一月三旬日来信、湖南资兴煤矿职工业余学校教员冯文冰仲春旬日来信和江苏泰县茆戚小学校长孟运荣来信。

前两信提出毛泽东所作《菩萨蛮·黄鹤楼》一词手迹中的“把酒酎滔滔”一句,个中的“酎”字应为“酹”字。
后一信提出毛泽东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给臧克家等的复信中,“遗误青年”的“遗”字应为“贻”字。

毛泽东要秘书室分别复信告以他们的见地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