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自北魏到清末1400多年来,作为与北京、保定并称的“北方三雄镇”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秘闻。
正定还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拥有浩瀚重点保护文物建筑,行之所至,俱是历史风采。

  正定的雄姿伟貌,不仅刻画在亭台楼阁里,还遗留在清辞丽句中。
本日,让我们跟随诗词,一起感想熏染这座历史文化宝库的魅力。

  晚渡滹沱赠魏大

  (唐)卢照邻

名楼寺院 史韵新风 跟着诗词一路游正定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

  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

  波光明灭,滹沱河伴着正定古城走过悠悠岁月。
千百年前的风吹到今日的地皮上,我们一边感想熏染着历史的喃喃低语,一边昂首阔步向前。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

  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

  滹水东流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

  尉佗荒冢暮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

  犹有当时旧姓名。

  正定县前身为真定县,“真定”一名始于汉代,终极于清代改为正定县。
1600多年的建城史中,正定历经变迁,而古朴厚重的本色始终未变,并不断在时期洗礼下抖擞新颜。

  颜杲卿

  (宋)文天祥

  津谷朝行远,

  冰川夕望曛。

  霞明深浅浪,

  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

  激浪聚沙文。

  谁忍仙舟上,

  携手独思君。

  安史之乱时,名臣颜杲卿坚守常山,抗击叛军,后城破,被押送途中遇害身亡。
奇伟风骨,虽经千年而不衰歇,守正守义,无私无我,永为后人所铭记。

  谒汉顺平侯赵云庙

  (清)李中简

  丞相出师表,

  临危更忆君。

  无家甘百战,

  有胆盖三分。

  物色归真主,

  风尘老冠军。

  荒祠滹水上,

  遗恨邓冯勋。

  赵云,常山真定人,三国期间蜀汉名将。
姿颜雄伟,功绩卓著,被追谥为顺平侯。
“常胜将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德才兼备的儒将全球爱戴。
入赵云庙,感想熏染一份血脉中通报的勇武与年夜方。

  《蕉林书屋图》

  为真定梁公题(节选)

  (清)张英

  种蕉盈数亩,

  碧色亦何深。

  书屋三两间,

  构造当空林。

  云影无朝暮,

  淡荡成秋阴。

  微雨易为响,

  时向书床侵。

  蕉林书屋,是清代著名字画收藏家梁清标在正定的一处收藏、读书之所。
隐约纸墨喷鼻香抚慰不平,点滴芭蕉雨淌入内心, 人生安处,不过书屋三两间。

  登镇州阳和

  (元)刘因

  百尺市门起,

  重过为停息。

  豪分秋物色,

  米聚赵襟形。

  北望云开岳,

  东行气犯星。

  凭阑天宇在,

  人事听浮萍。

  阳和楼始建于金末元初,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称其“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
”元代,阳和楼周边繁华熙攘,文人雅士特喜登楼饮酒、吟诗作赋,元曲正在这一过程由俚入文,渐成一代之文学。

  隆兴寺阁

  (金)元好问

  全赵堂堂入望宽,

  九层飞不雅观尽高寒。

  空闻赤帜疑军垒,

  真见金人泣露盘。

  桑海几经尘劫坏,

  江山独恨酒肠干。

  诗家总道登临好,

  试就遗台老树看。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见证了唐宋至民国期间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发展变革,寺中摩尼殿被梁思成誉为天下古建筑孤例,倒座不雅观音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千手不雅观音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的铜铸不雅观音菩萨像。
古刹大佛,穿越千年而来。

  登真定城楼

  (明)李英

  高阁岧峣倚碧空,

  汉关北望几千重。

  翩翩归雁西山外,

  又过春云万丈峰。

  正定古城墙始建于北周,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到过主要浸染。
沧海桑田,原来的城墙已多倾颓于黄土中,但仅存的城门,仍穿超越经年的风霜,沉稳地伫立着,守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