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墨客求职,不写求职信,而写诗。
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每每十分蕴藉地写一些干谒诗,弯曲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干谒诗应运而生。

干谒【gān yè】,干:求取,追求。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当代的自荐信。

本日,隐娘推举5首干谒诗,这些诗作,虽是有目的而作,有的却成为经典名篇,流传千古。
一起来读一读古人的“自荐信”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首求职唐诗找工作写首诗没想到流传千古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不雅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墨客,开元年间,张九龄官至中书令,为人正派。
孟浩然想进入宦海,实现自己的空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于是,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要干一番奇迹,却苦于无人引荐,正如想渡江却没有舟船一样。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作为干谒诗,最主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落身份。
说话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笔墨。
这首诗委婉蕴藉,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赠阙下裴舍人》

唐·钱起

仲春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这是钱起落第期间所作,献给在朝姓裴的一位中书舍人。

在唐代,天子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天子旁边,干涉干与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此诗的弦外之音,是希望裴舍人给予援引。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阿谀、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弯曲,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阿谀,由于利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
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
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此诗末了一句“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赠田九判官梁丘》

唐·杜甫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憔。

这是杜甫向田梁丘投赠的一首诗。

安史之乱起,军事告急,哥舒翰等人被任命讨伐乱党。
哥舒翰兼统五原时,知道田梁丘是个人才,十分看重,于是招纳他为自己所用,委以要职。

杜甫向天子投赋无果,于是希望通过干谒田梁丘进入哥舒翰幕府。

在这首诗中,杜甫极尽夸赞田良丘,此诗中杜甫不仅对哥舒翰本人吹捧,而且还吹捧他的部下,称颂哥舒如汉朝的霍去病,他的幕府中人都是曹操幕府中的阮瑀之流。

“麾下赖君才并美,独能无意向渔憔”,这两句明确地夸奖田梁丘长于创造、推举人才,杜甫希望田梁丘也推举自己。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这首诗是高蟾向高侍郎的晋谒之作。

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
咸通十二年(871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

这是高蟾落第后所作,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倾慕之意,委婉蕴藉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

后两句以芙蓉花自比,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由于芙蓉着花要等到天高气爽的时候。
这里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傲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

墨客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期,是较难堪得的。

《赋得古草原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彷佛和上述四首干谒诗大不同,通篇求引荐之意,但却和干谒有关。

《清闲鼓吹》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见当时的文坛大佬顾况,白居易奉上自己的诗作,个中就包括这首《赋得古草原送别》。

顾况看了白居易,调侃了这位年轻的文士,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后来,读到“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意思是说,你有这个才华,居长安太随意马虎了。

以是,这首诗,也算是一首干谒诗吧,只是在这首诗中,没有夸赞阿谀谒见人,而是通过自己的才华征服了对方。

这几首谒见诗,其结局却各不相同,孟浩然终生布衣,这首诗作却流传千古。
白居易由于《赋得古草原送别》,受到文坛大佬的欣赏……

有的时候,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也须要和墨客一样,大力的推销自己,只有得到了一个平台,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