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恺师长西席(中)参不雅观展览
诚如杜大恺师长西席所言,在宿利群的作品中你能感想熏染到他对美的创造,那是一种可以延展的美,有纵深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美。
“今日画家可画题材广泛,但以文民气态绘制新时期清供并不多,尤以陶瓷修复残器为本,添以个人情趣,小品大样,宿利群师长西席意在笔先,费尽心机。”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一语中的,道出了宿利群作品的精髓。
宿利群师长西席向张郎郎师长西席先容作品
提及来,这不是宿利群“含喷鼻香体素”的首展,只是相较两年前的那次展览又有了新的作品。两次看过宿利群展览的中国美术设计家、作家张郎郎,不由赞其是一位有思想的画家。“今年再看宿利群的画展,有一些新的东西,第一是颜色更绚丽,而且更有亲切感。以是我说他可能返老还童,展现出更多青春岁月的一个回光,以是看得很舒畅。第二是他把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陶瓷艺术,变成一个平面艺术,这个想法跟别人很不一样,而且把碎片重组,会有很多地方连不起来,就像国画里留白的地方,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他是一个很聪明的画家。”
成化波涛龙与海象的故事 520×355mm 纸本水墨 2019年
正统青花人物梅瓶 362×516mm 纸本水墨 2019年
崇祯人物故事喷鼻香炉与康熙西厢记大盘 449×339mm 纸本水墨 2019年
洪武庭院芙蓉芭蕉竹石大盘 340×450mm 纸本水墨 2019年
成化红绿彩麻姑献寿大碗 340×450mm 纸本水墨 2019年
成化红绿彩麻姑献寿大碗(局部)
“这次展览实际上是延续了2017年展览的一些未完成、未能够挖掘的一些东西。2017年的展览的作品紧张还是以龙纹凤纹和花草纹等陶瓷碎片为主,这次我紧张是通过差不多一年多的韶光创作,针对陶瓷当中以人物为主题的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题材为主。实际上,我以为在对明清两代陶瓷工匠们的绘画再重复的过程当中,有了对过去明清两代文人的再次理解,对他们的文人绘画的再次理解。”把玩遗珠乐此不疲的宿利群一向视历史遗存若拱璧,每幅画彷佛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比如这幅《成化红绿彩麻姑献寿图大碗》。“这件作品所画的是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红绿彩工艺的碗,它中间画这个人物是麻姑,描述的是是‘麻姑献寿’的故事。在成化年间这种红绿彩该当很精细,而且它是民窑的东西,以是通过画你能看出这件瓷器上的人物画得很生动,然后又有人文绘画的那种很洒脱的味道。”
宿利群师长西席与罗国新师长西席参不雅观展出藏品
提及作品原型中的故事,宿利群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他与这些作品原型的相遇,还要从几年前提及。一次有时的机会,宿利群师长西席去故宫看“大明成化官窑瓷器展”,结识了一位来自景德镇的朋友,这位朋友便是景德镇收藏家罗国新。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宿利群创造,这位十多年间在明清官窑残器收藏领域投入了大量韶光和金钱的收藏家,对其藏品如数家珍,称得上是行业专家。而对罗国新来说,和宿利群的一见如故也让他对收藏有了新的认识。“宿老师每次去我那都会待上十来天,有的时候乃至一两个月。由于他本身也是收藏家,以是对这些残缺的美更有创作的想法。为了把这种残缺的美以其余一种办法呈现出来,他多次专门到景德镇不断创作,终极为我们呈现这样美的作品。”
含喷鼻香体素,素草珠山,美在创造,美在传承,艺术家宿利群以最“素”的笔触,描述那道不尽的残瓷之美,讲述那掩蔽在那些碎片之下历经百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