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一首比喻很精妙的千古名作。
它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之手,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须要把稳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本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它是一组组诗作品,只不过第二首广为流传,以是一样平常《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指第二首了。
而第二首广为流传的根本缘故原由,便是由于诗中的一个比喻。

即以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仙颜,来比喻杭州西湖的景致之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
实在如果让人立即想一下描写西湖的古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苏轼的这两句吧。
以是从古诗流传广不广的角度来看,它已经解释了苏轼这里比喻的精妙和主要性。
下面我们便来详细看看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

苏轼的这首诗仅凭一个比喻就广为流传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都知道它是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水光山色。
即西湖景象晴朗时,湖面碧波荡漾,十分俏丽;西湖下雨时,群山在雨幕笼罩下,若有若无,十分奇妙。
那么苏轼为何要着重突出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致呢?这就涉及到《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第一首的内容了。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由此可见,苏轼迎客泛舟西湖那天,是朝晴暮雨,但客人却在暮雨中渐入梦乡,没能领会迷人的西湖雨景,以是苏轼只好与钱塘龙君“水仙王”一同欣赏这西湖雨景了。
因此,第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实在也是第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注脚。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合适”,即可以把俏丽的西湖比作那绝世美人西施,无论是盛饰还是淡抹,它都是令人倾倒和折服的。
言下之意,也便是说苏轼眼中,西湖的美不分晴雨天,而是晴天有晴天的美,雨天有雨天的奇。
很显然,苏轼妙手偶得的比喻,授予了西湖以人的品质,成为一种美的化身。

虽说《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苏轼个人游览西湖后的一个五星好评,可以说会因人而异。
但是当我们真去西湖体会它的朝晴暮雨时,便会创造苏轼这首诗作为点评最为得当了。
综上所述,苏轼的这首诗,可以说仅凭一个比喻,就广为流传。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