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充《论衡·实知》:
儒者论贤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则神矣。若蓍、龟之知休咎,蓍草称神,龟称灵矣。贤者才下不能及,智劣不能料,故谓之贤。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以圣名论之,知贤人卓绝,与贤殊也。
译文:
俗儒评论贤人,认为贤人前知千年以前的事,后知万年往后的事,有独到的目光,有独到的听力,事物一涌现就能说出它的名目来,贤人不学就能感知,不问就能通达,以是一提到贤人就认为和神一样了。就像蓍草和龟甲能占卜休咎,蓍草称为神,龟甲称为灵一样。贤者才能低下比不上贤人,聪慧较差不能预知未来,以是称之为贤人。名称不同那么本色也不同,本色相同那么名称就一样,就“圣”这个名称来说,就可知贤人轶群无比,与贤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