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庚子时,毒疫牵哀梦。

不得聚亲朋,独对斜阳弄。

凝伫望楚天,残笔何堪纵。

才剪鬓梢愁,又向眉边种。

浅谈诗和词的差异

有位师友看后就很迷惑的问我,觉得这和五律也差不多,生查子和五律究竟有何差异呢?

五律与生查子都是五言八句,随意马虎产生稠浊,但是,二者是有明显差异的。
五律,即五言律诗是诗的一种格式,属于诗;生查子是词的一种格式,属于词。
诗和词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学文体。
下面我们就说说诗和词的差异。

一、历史发展不同

诗的历史比词早得多。
《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尚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礼记》据传为孔子弟子所作。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网络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而词,抽芽于南朝,兴起隋唐,繁盛于宋代,是在诗的根本上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文学文体。

古代称不合乐者为诗,合乐者为歌。
诗发展成熟后终极于音乐分离,而词是合乐而填的,音乐性是其最基本的特色,纵然至南宋,词不再入乐歌唱,但创作时仍须按照词谱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诗的题目可以根据内容自由取制,而词的标题必须要有词牌名。

二、格律哀求不同

诗分为绝句、律诗和古体诗。
绝句和律诗形式是固定的,每句都有固定的句式,必须遵照严格的格律哀求,以五律为例:

1.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2.第三句和第四句(颔联)、第五句和第六句(颈联)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包括平起入韵、平起不入韵、仄起入韵、仄起不入韵四种格式);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涌如今句子的中间或者末端,不能涌如今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词的用韵、对仗、平仄不像律诗那样严格。
他没有固定的句式,也不哀求字数有多少,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同一词牌还有不同变体,以生查子为例:

(1)正体:双调,四十字。
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五言八句,每句第二字,例用仄声。

(2)变体一:双调,四十字。
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3)变体二:双调,四十一字。
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三仄韵。

(4)变体三:双调,四十二字。
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5)变体四:双调,四十二字。
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三、表现风格不同

诗有诗格,词有词境。
诗词在题材、内容、表达办法方面各有特色。

1.诗志词情

诗更长于言志,词更长于言情。
中国古代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表现在诗上,便是“诗言志”,即重视诗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伦理道德代价。
中国古诗表达的社会内容比词更加宽泛丰富,而词在题材内容上,多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去等个人情绪。
词最关注的是个体最敏感、最真切的情绪体验。
在豪放词派涌现之前,词反响的社会内容是比较狭窄的。

2.诗庄词眉

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
”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谐者,诙谐(诙谐)也。
诗的情绪表达偏于持重;词的情绪表达偏于妩媚。
古人云:“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
又云:“诗是士子言,词是佳人语。
”词追求宛转流丽,幽微曼妙。
首先,表现在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肚量胸襟抱负、官场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去。
其次,表示在诗词的风格上,纵然同样的题材,在诗词中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
如怀古题材的诗多沉郁苍凉,而词却每每在历史沧桑中插入艳情。
再次,表示在诗词的措辞上,词的措辞比较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喷鼻香艳。

3.诗阔词长

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境阔是指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广博,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言长是指作品措辞蕴藉深远,耐人寻味,包含有很深的哲理。
诗的境界开阔,词的境界狭深。

4.诗刚词柔

即诗显得阳刚,词显得阴柔。
诗刚劲明快,词柔婉细腻。

5.诗显词隐

诗的情绪表达偏于显豁明朗,词的情绪表达偏于蕴藉蕴藉。

诗和词还有难度和理解方面的差别,大家会创造很多诗中,常常会涌现典故,有时候想要彻底理解诗的内容,要查阅好几个典故才能做到。
但是词是一种大略易懂的表达办法,只要懂得个中的词语是什么意思,就能够明白整首诗的感情,不用去查任何的典故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