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说一说另一种很常见的句式构造:221。
虽然都是221,但诗家措辞,变革还是很多的。

一、主谓宾

1、专有名词作主语

杜甫五律《朝雨》:

凉气晚萧萧,江云乱眼飘。
风鸳藏近渚,雨燕集深条。

五言律诗中221结构的几种形式省略主语或宾语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BB-dV-B。

黄绮-、汉、巢由、尧,都是专有名词,用B表示。
d,表示副词。
V,是副词。
大写是紧张部分,小写是次要部分(起到润色赞助浸染)

2、形容词作润色语的主语

例如:美花、好鸟。
杜甫五律《作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fN-dV-N,f,表示形容词,n,是名词。
美花、好鸟都是偏正词组,形容词作为润色语,名词作为中央语,所以是非平行语。

3、名词作润色语的主语

例如:津人、村落馆。
王昌龄 (唐)《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落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津人-空守-缆,村落馆-复临-川。
nN-dV-N,津人、村落馆二词,虽然都是名词组合,nN,但是前一个名词是润色语,津之人,村落之馆,以是也是非平行语。

4、颜色词作润色语的主语

例如:绿尊、白发。
杜甫 (唐)《作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颜色用c表示,绿尊-虽尽-日,cN-dV-N。

5、名词作润色语的谓语

杜甫五律《不雅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临危耐久战,用急始如神。

老马-夜知-道,fN-nV-N,前二字fN,和第二条一样。
不过这里须要把稳的是nV的组合。

在夜里,老马仍旧识途。
夜是名词,n,在这里和动词润色动词“知”。
在当代汉语或者英语中,夜是韶光状语。

苍鹰-饥著-人。
也有版本是“秋著-人”,秋和夜都是名词,表示时令韶光。

二、省略主语

1、前二字表韶光

杜甫《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田园须暂往,戎马惜离群。

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前面两个字实在是韶光状语,但是在221构造中,很像主语。
实在主语被省略了,这也是诗家语的特点。

一秋-常苦-雨,qN-dV-N,全体秋季里,(省略了“天空”)下着连绵一直的雨。

今日-始无-云,fN-dV-N,本日,(省略了“天空”)才万里无云。

2、前二字表方位

储光羲 〔唐代〕《祭风伯坛应张太祝作》:

圣主御青春,纶言命使者。

将修风伯祀,更福太平人。
帟幕-宵联-事,坛场-晓降-神。

帝心矜动物,非为属车人。

帟幕-宵联-事,坛场-晓降-神。
nn-nV-N。
帟幕(帐幕)中,在夜里处理事物,坛场里,清晨神灵降临。

帟yì幕、坛场表示地点方位,实在是地点状语。
在这里也是省略了主语。

三、省略宾语

1、方位词

王维 (唐)《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景象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实在,这也属于第一类,前二字为主语。
须要把稳的是,中间二字表示方位。

明月-松间-照,fN-nt-V,明月(在)松林间照射下来,间,t,表示方位。

清泉-石上-流。
fN-nt-V,清泉(在)石头上流过。
上,t,表示方位。
石上、松间,表示照和射的这个动为难刁难应的地点,地点状语。

2、名词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喷鼻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野鹤-清晨-出,fN-fn-V;山精-白日-藏。
nN-cn-V

221,中间的2,是名词,清、白,是润色语,中央语是名词:晨、日。

清晨,白日,都是表示韶光,实在是韶光状语。
句法和松间、石上(这两个是地点状语)类似。

结束语

三种221构造的差异:

第一种,主语(2)谓语(2)宾语(1)

第二种,前二字是韶光或方位,省略了主语,后三字是谓语和宾语。

第三种,前二字还是主语,中间二字是韶光或方位,谓语在末了一字,没有宾语。

2-2-1构造,是五言句中很常见的一种。
从语法构造上来说,句式是2-2-1,但是阅读的时候,我们还是习气读作2-3、或者2-1-2的节奏,例如一秋-常苦雨、 好鸟-不-归山。

@老街味道

五言律诗212构造中,平行语和非平行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