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十子社
明清易代之际结社。社员哀痛明王朝覆灭,不愿与清政府互助,入平水云门寺,或隐迹或为僧,吟诗以抒胸中块垒。
社员有祁豸佳,字止祥,号蝶仙,山阴人,明亡隐居云门寺;董瑒字叔迪,号无休,会稽人,明亡为僧;王雨谦,字延密,号白岳,山阴人,拒清廷聘,隐居;陈洪绶,字章候,号老莲,诸暨人,清兵入浙东时,至云门寺为僧;赵甸,字禹功,一字璧云,山阴人,明亡入云门寺;王作霖,字用之,山阴人,鲁王兵败,入云门寺为僧;罗坤,字宏载,号梦村落,会稽人;王亹,字子安,别号遁纳,会稽人,明亡为僧;鲁集、张逊庵,字号、籍贯不详。
云门十子之一赵甸
[清]字禹功,明亡为僧,名璧云,一作碧云,又称璧林高士,山阴(今浙江绍兴)诸生。工为文,山水得倪瓒笔意。学针黹以养亲,刺绣精妙,曰"赵家绣"。世称孝子。尝游蕺山刘氏之门。卖画以活。晚年讲学你山,生从称盛。尝修显圣寺志。《西河合集事状、绍兴府志、明画录、国[清]朝画徵录、畊砚田斋条记、赵画见闻》
赵甸九岁识画值名人故
赵甸九岁识画值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明末清初,有个著名画家名叫赵甸,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中。可到了他的父亲这一代,由于战役不断,时局混乱,民不聊生,连赵甸的父亲这样一个出名的画家,也只好以卖画为生。
赵甸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学文会背,学诗能吟,很得父母喜好。正由于如此,家中虽然贫穷,但父母仍旧省吃俭用,挤出钱来供他读书,期待时局稳定后,让他得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
赵甸学习经书很是刻苦,有独到见地,常常受到夸奖。但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又和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是,在读经书的空隙,每见父亲作画,他总要在旁一边帮着研墨,一边细心不雅观看,日积月累,也学会了画画。
赵甸九岁那年冬季的一天,父亲从外地求学回来,浑身是雪。母亲赶忙点火做饭,以给父亲暖暖身子。可她一掀缸,竟一粒米也没有了,便顺手拿了一幅画,让赵甸去集市上卖掉,买些米回来下锅。
赵甸冒雪来到集市上,把画打开一看,竟是一幅古画,代价连城,便急忙卷起,转了一圈,拿着一个空罂回到家中。
画没有卖掉,米没有换来,怎么向母亲交待?他灵机一动,便作了一首诗,取名为《古画》,进门念道:
吾家有古画,其价重连城,
不易街头米,归来雪满罂。
诗的意思是说,在这战乱的年代,米价昂贵,我家虽然有代价连城的古画,却连一粒米都没有换来,雪倒落满了罂中,真是可悲啊!
父亲听了,感到纳闷,心想,现在时局是乱,可我们赵氏家族的画,也不至于到了卖不出去的地步啊!
于是,他把画接了过来,看看他拿去的是一幅什么画。
待他接过画来,打开一看,竟是自己保存了多年、从来不轻易拿出让别人欣赏的一幅古画,名字叫《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作品,不由得大惊失落色;他又举头望了望赵甸,只见赵甸微微笑着,向他做了个鬼脸。父亲这才一下子明白了,哈哈大笑道:“好诗,好诗!
我们家出了这样的一个孩子,便是三天三夜挨冻受饿,又算得了什么呢?”
母亲看到他们父子这样的表情,也不由得乐了,她是在为他们父子之乐而乐啊!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禹功。家贫,学针线以养亲,艺极工。后为刘宗周弟子。入清,隐居卖画,世称壁林高士画。晚年讲学,生徒颇多。
地址:浙江绍兴秦望山云门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