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读过毛泽东写的一首和诗:
《七律·和柳亚子师长西席》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景致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不雅观鱼赛过富春江。
这首诗最早揭橥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附:柳亚子原诗
《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毛泽东和柳亚子师长西席的诗并没有同韵,但却是根据柳亚子诗的内容和感情做出了应答。柳亚子写这首诗的时候,对当时的场合排场和自己的处境略感不满:“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意欲要像严子陵一样归隐。
毛泽东的回应便是:前两联回顾与柳亚子的几次打仗,后两联就属于规劝了:“牢骚太盛防肠断,景致长宜放眼量”,意思便是人要放宽眼界,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落。“莫名昆明池水浅,不雅观鱼赛过富春江”,这两句诗的意思说,在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欣赏游鱼的快乐比在富春江的钓台更好,这是对柳亚子原诗“分湖便是子陵滩”而言。
去年我也喜好和诗友的诗,基本上便是根据诗友的原诗内容和感情做出回应,现列举两首如下,后一首属于个人的自唱自和,这两都城是步韵和诗:
(一)和诗词杨柳岸:
师长西席欲醉有何难,市外山川云水宽。
草木天真胜心腹,傻人才恋路边摊。
诗词杨柳岸原玉:遣怀
半生潦落几困难,冷暖由经底事宽。
常恨羁途心腹少,无人可醉路边摊。
(二)自唱自和:写诗随感
平仄酌斟年复年,每成几句意飘然。
才多莫叹穷如许,品逸何愁瘦了肩。
世事多艰当自勉,余生独醉不须怜。
轻欢一点堪称贵,胜却家藏万贯钱。
原诗:
苦斟平仄多少年,耗尽才情也徒然。
反复增删昏老眼,困难定夺瘦吟肩。
平台冷落同谁诉?展量低微无客怜。
八卦从来多代价,诗词不抵半文钱。
今日头条上有很多唱和,实在,真正按原诗(也即起唱)内容做出应答的比较少,大部份是按原韵各说各话,这种娱乐办法不算是真正的和诗,而该当称为步韵诗,也叫次韵诗。这种次韵诗也很能锻练人的思维,能按原韵写出更好的诗和意境来还是比较难的,这也是一种练习办法。以前我也常常这样练习,现在很少做了,只假如
如何写好和诗?首先要理解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然后作出相应的回应就可以了,可以采取原韵,也可以不同韵,像毛泽东的《和柳亚子师长西席》就不同韵。
以上所写,仅代表我个人不雅观点,各位诗友可以提出不同的见地,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