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冰雪操行:如果洛阳的亲友讯问起我的近况,请您一定转告他们,我的心就像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无瑕的玉壶中一样平常。

诗中那笼罩着全体江天的苍茫秋雨,渲染出墨客送别时惆怅萧索的心境,而孤峙于江天风雨中的楚山又和冰心、玉壶等意象相互生发,使人遐想到墨客那玉洁冰清的高尚情怀。
风雅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中,使得全诗浑然天成,余韵无穷。

此诗应写于王昌龄任江宁丞期间,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乃千古名句。
历代也有多首含有“冰心”“玉壶”的诗。
而王昌龄的这一名句,则冰心玉壶相互映发,一片晶莹,又不用任何解释性的理念笔墨,比较之下无疑生动蕴藉得多。

清俞陛云在其《诗境浅说续编》中认为,“此诗自明高志,与送友无涉”。
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一句有表白心迹之意。
只管如此,将这蕴藉空灵的美好诗句给读成了决心书或申说状,难免不免有煞风景,但却很有可能确是他坚持操守、不同流合污的诚挚表达。

学诗计划|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据《资治通鉴》《后村落诗话新集》等布告录,安史之乱中王昌龄弃官家居,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和他前此遭遇贬谪一样,情由语焉不详。
后闾丘晓为河南节度使张镐“杖杀”。
闾丘晓被谁而杀也有不同记载。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严黄门》记载的是,为王昌龄报仇的是高适。

但不管是哪位为王昌龄报仇,千年之下读来,仍令人毛发俱张,倍感宽慰,直欲“满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