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去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是一首伤春词,词人借着描写春景春情,抒发的却是政治上的不幸、爱情上的失落意、贬谪的苦楚、飘零的孤寂。今与昔的光鲜比拟,让整首词都充斥着一种悲惨的基调。
词的上片紧张写今日的生活情景。
浅水边,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气已经悄悄消退。枝头的繁花落下纷乱的影子,随着微风摇荡不断;流莺在花丛间婉转地啼鸣,啼声急匆匆而细碎。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这里,墨客的感情还是欢畅的,然而紧接着几句,情调却转而变得低沉。
墨客独身只身飘零,想要借酒消愁,却难得能有一回酣然沉醉。那离去的凄楚,让他的衣带渐缓,形容瘦削。见不到昔日的朋侪,面前唯有悠悠碧云、沉沉暮色与之相对。
词的下片则抒发由昔到今的怅惘情怀。
想当年,志士俊才们一同赶赴西池盛会,华车宝马奔驰,众人欢聚一堂、把酒吟诗,好不畅快。可而今,风云须臾突变,昔日携手同游处,还有几人未受摧残?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里涉及到一个政治事宜——新旧党争。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环绕着王安石变法,引发了一场新旧党争。新党支持王安石的新政,旧党反对新政。旧党个中不乏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而秦不雅观作为苏轼的得意学生,也便被看作旧党的一员。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启用新党,旧党被大肆贬斥。此时已44岁的秦不雅观,也被逐出朝堂,从杭州、处州到郴州、横州、雷州,开始了长久的贬谪。这首《千秋岁》大约就写于这时。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写仕途政治空想的破灭,也是写自己容颜的朽迈干瘪。春天快要尽了,往昔的那些美好的日子永久也不会回来了。只余着落花千点万点,牵起如海的愁绪。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所谓伤心人作伤心词,秦不雅观的情绪幽微弯曲而敏感软弱。当挫折打击来临,他无法如苏轼那般豁达乐不雅观,而是一任情绪低徊、低沉下去,自伤自叹,自卑自怜,一往情深,直至于去世。
在写完这首词后没过几年,秦不雅观便逝世了,“风骚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文章来源:诗词天下,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台不雅观点。
声明: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