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为家喻户晓的国民组合,连登三季《经典咏流传》舞台的凤凰传奇,每一次亮相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一季中,凤凰传奇将摇滚元素融入《将进酒》,燃爆现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傲,"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在他们的演绎下迸发出磅礴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李白,但凤凰传奇这次演唱的《早发白帝城》,却冲破了他们,也是许多人对李白一贯以来的印象。两人一开始以为此诗充满朝气,是李白年轻时写下的作品,后来才理解到原来是诗仙作于晚年,表现了他被贬得到赦免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
从"误读"到拨云见日后的通透,再次与李白相遇的凤凰传奇,读懂了贯穿李白生平的洒脱和他永葆心间的那份"青春感"。两人从李白当时的创作意图出发,加入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一曲《过山》与李白超过时空"对话"。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没想到二年后,永王便遭到弹压,受到牵连的李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后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他西行至巫山时遇赦,这首《早发白帝城》便是他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时途中所作,借此抒发自己遇赦后无好比意的心情。
不同于早期文风的轻盈与超迈,李白晚期的这首《早发白帝城》,全诗洋溢的是他在经由困难岁月之后迸发的欢悦与豁达。如今看来,李白用这首《早发白帝城》为"青春"一词做了最美的注脚,由于它既是年近花甲仍不变的少年意气,也是阅尽千帆后的不忘初心。他用狂放不羁的生平阐明了什么叫真正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犹如康震所说:"李白虽然年迈,(却)依旧青春,这适值是此诗最深刻的地方。"
仕途不顺的李白,垂垂老矣却仍有满腔激情亲切。除了这首《早发白帝城》,他晚年的许多诗词都延续一向的豪迈风格。作为李白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这首《赠汪伦》写于公元755年。当时54岁的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附近贾村落的汪伦常常用美酒接待他,两人由此结下深厚的友情。诗中描述了李白乘舟欲归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李白用朴素自然的文笔表达出汪伦对自己诚挚的情绪,也反响出他颠沛流离半生后,依然大略纯粹的心境。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十多岁时,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候万千。到了晚年(公元760年),59岁的李白又用一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让人们透过诗中山水,看到了他豁达的处世哲学。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生平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喷鼻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彤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不雅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神仙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公元762年,也是李白生命中的末了一年。61岁的他在当涂养病,时至重阳节,李白来到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宴饮。他看到菊花开得正艳,朵朵绽放的黄花就像微笑的面庞,于是便有了这首《九日龙山饮》。年迈的李白内心依旧浪漫,充满了洒脱,一句"舞爱月留人",让人不由想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画面。
《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一千多年往后,我们仍旧能从李白的诗词中,感想熏染到繁华的盛唐与他不羁的生平。他诗句中洋溢的热心总能穿过期空,世世代代给予人们鼓舞。他见告我们只要心怀信念,青春是永久不会消散的,也鼓励我们在众生喧哗的时期,每每遭遇挫折时,都不要气馁,而是要用一腔热血去和生活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