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诗的原文: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接下来,我们为初中生朋友们准备了两道与诗歌内容干系的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小题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2】下列选项中表达精确的两项是( )
A. 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 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看重教养,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光阴。 C. 本诗为作者晚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欢迎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 全诗文句普通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答案]
【小题1】 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墨客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墨客却在第二句用了“抛却”,这解释了墨客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顾起自己的少年光阴。后两句,墨客回顾少年光阴,心里很愉悦,于是墨客更上高楼,眺望远处一江绵绵春水,心潮起伏,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墨客愁之来源,是身处异域而不得归之苦。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奥妙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深邃深挚怀念。
【小题2】 AD
[解析]
【小题 1】
稽核对诗歌的剖析理解。唐代墨客顾况,身在他乡,见春天再次到来,花开似锦,绿柳如烟,蜂蝶随喷鼻香,燕飞莺啼,不由得感慨光阴之匆匆,而自己倏然已经老去。为着追逐功名,阔别家乡,长年不归,让年光时间白白逝去。到得此时,仍空自惆怅,不肯回去。
开篇墨客写“鸟啼花发柳含烟”,显然,展现在我们以前面前一副春光妖冶的画面。春天是温暖的时令,小鸟叽叽喳喳在树林中穿越。在树林中鸣叫。再看地上的花朵更是百花争艳,竞相开放。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湖边的水汽中腾起春烟。这是多么美好的春光啊,让人沉醉。但是此时墨客的心思却不在这里,“掷却风光忆少年”,他没有被面前这俏丽的景致所打动,而是回顾起自己的少年光阴。也正是由于这种回顾让他陷入了春愁之中。那么这种春愁究竟是什么呢?
唐诗的末了两句给出了答案。“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在这个春光烂漫的时令里,墨客登上了高楼,眺望远方的江水翻滚。心中期待着故乡什么时候能够带来一条船,把我从这里接回去呢?如此在俏丽的春光中登高望远,愿望故乡来船,这种表达并不多见。由此看得出墨客的这份春愁,如江水般滔滔不绝。而俏丽的春光不过是这点缀而已,更让墨客的愁绪满怀。末了一句七个字写出了墨客春愁之所指,那便是对付故乡的思念。
【小题 2】
稽核对诗歌的剖析理解。
B.“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光阴”缺点,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绿柳如烟,这是多么美的春光,可是如此大好风光,墨客却将美景抛在一边,回顾起自己的少年光阴。面前的春光很美,可是影象中故乡的春光更美,墨客登高远眺,希望能有一叶扁舟载着他回抵家乡。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没有“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光阴”之意;
C.“看到欢迎他的归船”缺点,后二句是虚写,墨客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并非真正看到欢迎他的归船;
故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