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虎踞”江边的“石城”,系孙权于公元211年自京口(今镇江)迁来秣陵(今南京)的第二年,即公元212年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的,好比今的南京城早1100多年。这座石头城完备是利用山岩的自然形势筑成,只在低凹的地方才填上土石。西半部的城基尤为险要,由长达一里许的赤色砂岩和砾岩构成的绝壁,突出在江边,远了望去形似鬼面,以是石头城又有“鬼脸城”之称。
石头城周长7里100步,东面开有一门,南面开有二门,西北面因紧傍大江,未设城门。东吴时,在城内设有“石头仓”和“石头库”,用以贮藏军粮兵器。又在石头山极顶设烽火台,并由此处沿江设台,直至千里以外东吴的西界西陵(今湖北黄冈)。同时,东吴系以水军立国,由于石头城临江控淮(秦淮河),以是又是主要的水军基地之一。石头城既有这么主要的军事地位,因而,东吴常以心腹大臣镇守于此,并把它作为都城外围的重镇。
到了东晋和南朝,石头城的地位就更为主要。东晋初年,石头城被王敦所盘踞,晋元帝竟忧愤而去世;苏峻叛乱时也首先盘踞石头城,逼迫晋成帝迁出城外。
宋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建离宫于石头城,景和元年(公元465年),复扩建为“长乐宮”。萧齐时,又以石头城为世子宮,其后多以亲王在此镇守。梁武帝时,侯景作乱,石头城被叛军盘踞,末了梁武帝饿去世台城。
至南朝末年,陈宣帝又于公元570年大加修建,用以贮藏军粮。直到隋兵灭陈为止,石头城一贯屯有重兵和大量的粮食兵器。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灭陈之后,敕令将建康城邑扫平耕垦,于石头城设置蒋州统领南京地区。石头城的地位又提高了一步。
唐朝初年,金陵曾是农人叛逆师首领杜伏威和辅公祐的根据地。武则天执政期间,这里是徐敬业和唐朝一部分宗室的发难地点。公元684年,徐敬业等调兵遣将,加固石头城,作为据点。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镇海军节度使韩滉为了准备天子南逃,又以石头城为中央增筑了五座新城,大修官署府第。公元807年,镇海军节度使李琦起兵叛乱,也修治石头城作为自己的军事据点。自公元895年开始,金陵就为大军阀杨行密所霸占,成为后来五代十国之一的吴国重镇。
公元937年。徐知诰攫取杨吴帝帝位往后,金陵又成为南唐的首都。这时的金陵城已经由两次扩建,把石头城和秦淮河统包入城内,城周已达25里44步了。
宋、元两代,金陵的城郭规模基本上无甚变动,仅做过一些修整加固事情。
明代的南京城修建工程,是从公元1366年开始的,到公元1386年(洪武19年)建成各紧张城门,前后达21年之久。城的范围大大扩充了,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及秦淮、北带后湖(玄武湖),成为集南京历史上各代之大成的一座名城。它包括应天府城、皇城、外城等三个组成部分。应天府城即现在的南京城,石头城包括个中。城周计66.8里,城墙均匀高度在12米以上,宽度在7米以上,城中南北20里,东西11里多,是天下第一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