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诗

宝塔诗,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
顾名思义,它形如宝塔。
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
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
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
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乃至十五字的。
对仗工致,声韵和谐,有“鲲鹏展翅,平步青云”之感。

《一七令·赋诗》

唐·白居易

那些看一眼就以为有趣的古诗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茶》

唐·元稹

茶。

喷鼻香叶,新苗。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数字诗

数字诗又称数名诗、数诗、杂数诗等,是嵌名诗的一种,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藏头数字诗。
数字诗是将呆板的数字嵌入诗中,与其它词语组合,转变为一首动人的诗篇。

《山村落咏怀》

北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落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怨郎诗》

汉代·卓文君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

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

万般无奈把郎牵。

万语千言道不尽,

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喷鼻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大家摇扇我心寒,

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横,我心对镜心意乱。

三月桃花随水流,

仲春鹞子线儿断,

噫!
郎呀郎,

巴不得来世你为女我为男。

一字诗

一字诗中用了多个“一”字,显得错落有致,含义不俗。
每个“一”都具有光鲜的形象,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题秋江独钓图》

唐·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嵌字诗

嵌字诗是按照修辞格“镶嵌”手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
墨客幼时痴棋而废寝忘食,其母将棋子丢入河中,因有此诗,嵌字为“象、卒、兵、将、马、士、炮、相”。

《哭象棋诗》

明·王阳明

象棋在手乐悠悠,

卒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堕河皆不救,

将军溺水一起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

士入山川逐波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

相若心头为人揪。

半字诗

半字诗,与一字诗类似,写景状物颇具匠心。

《半字诗》

半水半山半竹林,

半俗半雅半尘凡。

半师半友半心腹,

半慕半尊半爱慕。

半醒半迷半率直,

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

半皎半弯半月轮。

同旁诗

同旁诗是指诗句中的每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章,使句中诸字具有特殊整洁的形式美。
该诗以句意不同而分别从走、从心、从日、从言、从草、从土、从人、从水,道出“一肚皮不合时宜”的孤傲清贫。

《戏题》

宋·黄庭坚

逍遥近边道,休憩慰惫懑。

晴晖时晦明,谑语谐谠论。

草莱荒蒙茏,室屋壅尘坌。

僮仆侍逼侧,泾渭清浊混。

叠字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措辞的音节美,匆匆进情绪的强度,民歌中用得最多。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以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涌现。

《叠字诗》

唐·寒 山

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

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满地黄花堆积,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

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面这些古诗词,是不是特殊故意思呢?

如果你也创造了一些特殊故意思的古诗词,赶紧留言见告我们哦~

诗词天地,与你一起品诗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