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朋友,关注王和尚每天都读经典

和尚有话说

王和尚对明朝情有独钟。

明朝驱逐戎狄,规复汉家江山,一扫宋朝三百二十年之孱弱,可谓壮哉!
更有“天子守国门,君王去世社稷”,坚持国本,誓反面亲,更显强汉风骨。

王和尚点评明诗30首经典绝句冬日读诗感想沾染大年夜明王朝的魅力

明朝有王阳明“心学”烛照,辉耀万古,开思想解放之先河,宣“性灵”与“个性”于后世,一时百家争鸣,儒学大盛,群贤毕集,各养真性。

明朝之文学亦错彩飞扬,各得其美。
传奇写情,辞藻精妙,意趣神采,俱臻其至。
小说盛行,或演义历史,或浪漫奇情,或刻画世情,奇书迭现。
而散文绘画,思想争锋,亦蔚为大不雅观。

惜其诗词略逊,然前后“七子”复古,一矫宋诗纤弱之风,上承盛唐,下逮晚清,其理论发扬,诗词总汇,亦厥功甚伟,不可忽也。

今,王和尚搜集先哲,得五绝、七绝百七十篇,其笔意多有可赏可效者,不忍弃之,略存于此,以待同好者细察焉。

前文如下:

别看不起明诗,这40首五绝能惊艳你!
王和尚评最美明诗

别看不起明诗!
30首七绝不输唐宋经典,王和尚点评明诗(2)

别看不起明朝诗歌,三十首经典,字字惊艳,写出人生无奈

今为第四篇。

明诗也精彩,明朝经典绝句选评 (第四)

题昭君出塞图 (明·黄幼藻)

天外边风迎面沙,昂首何处是中华?

早知身被图画误,但嫁巫山百姓家。

王和尚点评:昭君思乡,亦自悔。
其意颇似李益之“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然此诗意更深奥深厚,灵动则不如李诗。

流萤词 (明·周同谷)

偶因微雨点苍苔,还被轻风扇复开。

应为前身是芳草,多情频上院墙来。

王和尚点评:化用“腐草为萤”之典,除此无他。

客中九日(明末清初·王翃)

小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只异域。

王和尚点评:“应笑”乃自嘲,“每岁”乃常在羁旅也,“异域”乃刺心之笔。

闻 雁 (明·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次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安然?

王和尚点评:诗意颇似宋诗“回雁峰南更千里,是行谁为报安然”。
羁旅愁思刻画亦真切。

伤春(明·周立勋)

白燕坟前载酒过,几人同唱柳枝歌。

莫愁一夜花如雪,摇落春心自此多。

王和尚点评:伤春亦伤己,推之于物,妙。

题河梁泣别图(明·谭贞良)

都尉台前起朔风,节旄空尽路西东。

不知别泪谁先落,同在河梁落日中。

王和尚点评:“谁先落”妙句,“同在”亦妙,心意相通,出生同悲。

春日讯吴允兆(明·范汭)

远树微波黯不分,阖闾城畔寄孤云。

春来尽有回籍梦,除却青山便是君。

王和尚点评:青山与君对写,作者、朋侪,情怀俱见。
“寄孤云”亦可思。

题岳阳酒家(明·盛鸣世)

巴陵压酒洞庭春,楚女当垆劝客频。

莫上高楼望湖水,烟波仲春已愁人。

王和尚点评:烟波仲春反说“愁”,写出羁旅感慨。
首联之热闹亦有衬托之意。
笔法可学。

过程学士墓(明·孙友篪)

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王和尚点评:“无言对夕阳”写出深奥深厚感慨,亦写出愤慨难言,景结苍茫有力。

登楼(明·程嘉燧)

幼年听歌怕唱愁,一声楚尾与吴头。

如今身在伤心地,但见春光莫上楼。

王和尚点评:前后比拟,亦是作诗常法。
而“莫上楼”写来意真。
“莫登楼”古人亦有句,略摘如下:辛稼轩之“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

寄弟(明·徐熥)

东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寄语莺声休便老,天涯犹有未归人。

和尚点评:痴语亦情语,察宋诗,亦有类似之句,曰“莫向东风恨开晚,凤城犹有未归人”。
唯“老”字有味,“不当”亦写出纠结真情。

禦儿舟中别朗公(明·徐熥)

月下谈深睡去迟,全身凉露夜何其。

鸡声未断钟声起,又是江头欲别时。

王和尚点评:“又是”意思加深一层。
前句细节真切动人。

驿楼送张四之白下(明·徐熥)

东风吹柳万条斜,此去金陵驿路赊。

不必相思当后夜,片帆开处即天涯。

王和尚点评:“片帆”句,颇似“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经岁故人书断绝,夕阳林外即天涯”等。

酒店逢李大(明·徐熥)

偶向新丰市里过,故人尊酒共悲歌。

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

王和尚点评:不言别后之泪,反说相逢之泪,妙想,有重叠加深之美。

丹阳遇陈十八(明·徐熥)

丹阳渡口遇同乡,欲语匆匆怨夕阳。

君返江南我江北,云山千叠断人肠。

王和尚点评:“夕阳”、“云山”剪裁极妙。
“云山”句颇似宋张咏之诗,原诗: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
莫讶临岐再回顾,江山重叠故人稀。

寄远曲 (明·吴国伦 )

章台杨柳绿如云, 忆折南枝早赠君。

一夜东风人万里, 可怜飞絮已纷纭。

王和尚点评:以柳写别思。
当时嫩柳,今已絮飞,既见相思之久,亦见相思之绵长深重。

远别曲(明·谢榛)

阿郎几载客三秦,好忆侬家汉水滨。

门外两株乌桕树,打发说向寄书人。

王和尚点评:俚而不俗。
不说离情而说树,更见盼归之意。
“打发”亦见依依之意。

西宫怨(明·王世贞)

点点莲花漏未央,乍寒如水透罗裳。

谁怜金井梧桐露,一夜鸳鸯瓦上霜。

王和尚点评:“鸳鸯瓦”可思,孤独凄冷如见。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王和尚点评:“白云”句大气而凄凉,写尽孤独。
“飒飒”“凄凄”“迷”君是入心之景。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明·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立时看。

王和尚点评:征人看月,李益有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顾月中看”,与此作类似。
唯“立时”写景如画,“接”亦可思。

送子相归广陵 (明·李攀龙)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

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王和尚点评:写景阔大雄浑,送别如此,可见作者襟怀。

送朱子南还(明·沈鍊)

十年辛劳在京华,梦里何时不见家。

一到若耶溪畔月,始知杨柳隔天涯。

王和尚点评:“隔”写出作者内心。
杨柳本弱,亦遮望眼。
诗意略似唐刘禹锡之“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然刘氏之作意更高妙。

对月答子浚兄(明·皇甫汸)

南北何如汉二京,迢迢吴越两乡情。

谢家楼上清秋月,分作关山几处明。

王和尚点评:笔法颇类唐柳河东之“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白乐天之“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陆放翁之“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春蚕(元末明初·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飞虫不畏人。

王和尚点评:咏物别出心裁,亦见作者气骨。
“无用”刺眼,“不畏人”亦有性情。

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王和尚点评:似有讽刺。
刘基处元末明初,一身才学无所用,故诗文皆有刺。
“压”字有力。

湖堤晓行(明·李昱)

宿云如墨绕湖堤,黄柳青蒲咫尺迷。

行到画桥天忽醒,谁家茅屋一声鸡。

王和尚点评:“醒”字耐品。
整首诗意恰如梅尧臣之“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步月(明·刘崧)

乘凉步月过西邻,草露霏微湿葛巾。

一径竹阴无犬吠,飞萤来往暗随人。

王和尚点评:轻巧灵动。

天平山中(元末明初·杨基)

小雨茸茸湿栋花,熏风树树熟枇杷。

缓步不计山深浅,一起莺啼送到家。

王和尚点评:“送”字有趣,山行闲适毕现。
苏子瞻有诗曰“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可知苏氏意深。

西园即事(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邻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王和尚点评:活泼有趣。
反用王驾之“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诗意。
细读则略带讥讽骂世之意。

师师檀板(明·瞿佑)

千金一曲擅歌场,曾把新腔动帝王。

老大可怜人事改,缕衣檀板过湖湘。

王和尚点评:杜工部《江南逢李龟年》之遗意。

赴广西别甥彭云路(明·解缙)

多情为我谢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阳。

相聚六年如梦过,不如昨夜一更长。

王和尚点评:二联细读动人,比拟有深意,也有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