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程氏五门宗谱》中的字辈排行

  当然,由于字辈谱的编修韶光大都是在宋代往后,编字辈谱时又不可能把所有同姓人都集中起来确定昭穆次序,因此,字辈谱的利用范围基本都是在血缘关系完备可以考知的人之间,从而也形成各地同姓宗族有自己的字辈谱,内容并分歧一的客不雅观后果。
乃至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支派的人中,所利用的字辈谱也不完备相同,仅在体例和编排形式上附近。
如就所用的字看,字辈谱里险些全是吉祥字,用来表达慎终追远、尊祖敬宗、诗书传家、世泽延绵、教养族人、光耀门庭等良好欲望,合在一起大多是寓意深刻的字辈诗。

如浙江奉化蒋氏家族的字辈谱是“祁斯开周国,奕世庆吉昌,崇德长受福,贻谋维有常。
荣光永炳焕,和乐致嘉祥。
坤载自久远,乾行在健强。
匡济望仁智,安宁思俊良。
垂范为邦则,承远颂时康。
昭谟百代盛,绳武守纪纲”,山东曲阜孔子后裔的字辈谱是“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大年夜谱师字辈谱与字辈诗

湖南宁乡刘氏字辈谱是“起序端方,绍允维臧。
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
世守耕读,辉耀先芳”,陕西富平习氏字辈谱是“国玉永宗,中正明通,继述承显,尊守从荣”,

河北邢台东小汪杨氏字辈谱是“全天文树,雪瑞崇光。
安仁守义,宁国兴邦。
齐家孝友,际运恒昌。
卓善余庆,奕世祯祥”,都是较有代表性的字辈谱。

其余,还有一些字辈谱是按阴阳五行编定的,如颍川堂义门陈氏字辈谱是“铨清标火员坤,铭海松煌增,锦添相辉培,钦深桂炳均,钏桃烛圻,铜江柳焕土章”,安徽绩溪胡氏家族的字辈谱中有“锡沆树炳增锦海林灶城”等字,每个字的偏旁连起来便是金、水、木、火、土,暗含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事理,并以此附会人间间祖生父、父生子、子生孙等,以示绵绵不绝。
由于这些字辈谱已经带有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深刻含义,实际上被授予了教养族人的功能,已经不再是纯挚拆开来利用的字辈谱了。

1935年《高密孙氏族谱》中的字辈谱

  字辈谱最早是在历史上涌现,其发展也带有时期特色。
如在近年编修的家谱中同样也多有字辈谱,其利用方法虽然依然不变,但含义已不全是历史的内容。
个中,如福建王氏的字辈谱中有“民主新时期,和平喜盈添。
祖泽垂千载,敦伦庆奕年”,或者“子孙传进步,礼义广内心”,都在颂扬祖宗功德、劝励子孙的同时加入了民主、和平、进步等新内容,表示了家谱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其余,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谱里的字辈谱并非采取字辈诗的形式,而是用大略的数字作为排行,并以其顺序依次起名。
清朝人俞樾《春在堂随笔》曾记载,“在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
生子或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实在,俞樾所说的不过是数字排行起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由来已久。

  在唐朝诗歌作品中,便可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墨客李白别号李十二、杜甫别号杜二、自居易别号白二十二都是如此。
著名文学家韩愈更写了一首诗,诗名字即“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个中的人名分别代表王涯、李建、李程等,诗中称呼的都是他们的排行。

  宋朝人洪迈所著《夷坚志》也记载,当时“如云兴国军民熊二,又云刘十二鄱阳城民也。
又云南南城田夫周三,又云鄱阳小民隗六,又云符离人从四,又云楚州山阳县渔者尹二,诸如此类,不可胜举”。
元朝时,社会上也盛行数字排行的名字,其缘故原由被认为有民族抵牾的成分。
对此,俞樾也记载:“徐诚庵见德清《蔡氏家谱》有前辈书小字一行云: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起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
再证以明高皇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其为元季候甲无疑矣。
”在此影响下,明朝开国天子朱元璋的小名是“重八”,便与数字排行有关。

  在他出生以前,他父亲朱五四的哥哥朱五一已有四个儿子: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他父亲也有三个儿子:重四、重六,重七,以是到他时只能起名重八。
其余,朱元璋的祖父叫朱月朔,曾祖父叫朱四九,高祖父叫朱百六,名字也都是家族排行。

  朱元璋之外,根据俞樾的考证,明朝许多开国元勋的祖辈名字也都是数字排行,个中“开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
东瓯王汤和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亦以数目字为名”。
由此可见,按排行起名的缘故原由还颇为繁芜,但这种方法由来己久也是事实。
(《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王大良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