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役夫,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举,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旧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好饮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隐士。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成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好。是独具特色,随处颂扬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天下,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不雅观情调相结合,便范例地表示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3,《沁园春·雪》·毛主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示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笔墨,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顶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便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4,《步出夏门行·不雅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不雅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个中。星汉残酷,若出其里。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不雅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特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肚量胸襟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彷佛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残酷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呈现出来的。啊,光彩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故垒西边,人性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隆盛,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致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精彩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期间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造诣最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紧张取决于他的艺术造诣。他的词艺术造诣很高。他长于用白描手腕抒写自己的感情,长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措辞明净,幽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打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主要的浸染。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去世。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统统,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俏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怀的动机。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构造风雅,平仄起伏,抑扬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公众吴中四士\"大众。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主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随处颂扬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9,《临江仙·滚滚长江》·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东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散。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落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气于四季的变革。和朋友难得见了面,高兴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纭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1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现在你随便找路人甲问问:“你会哪首诗啊,念首诗来听听啊”答案便是这首啊。天下上有唐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读这首诗,这首诗从传诵方面来说可以说是中华第一诗。这首诗排名略后,缘故原由是明清两代对原诗做了修正,即为现在人们熟知的版本,且短短20个字不敷以表达中华文化的深和美。
11,《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去世,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述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怀。听说贺知章读至《蜀道难》时叹曰:“子谪神仙也。”《蜀道难》可以说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成名作。
12,《短歌行》其一·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精彩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墨客,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批驳墨客,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荡民气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便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持重典雅,感情充足。
13,《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幼年时欢快事,今漂沦干瘪,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由于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附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密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红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东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姨妈去世,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贩子妇。
贩子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嗟叹,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每每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落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匆匆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墨客,汉族,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天居士。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墨客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他生平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措辞普通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同属豪放派,与苏轼比较,辛弃疾少了一份旷达、一份雄迈,多了几许凄凉、几许苍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骚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等豪迈,何等雄壮!这是辛弃疾做不到的。全词基调虽是豪放,却流淌着一股浓郁的凄凉、惆怅之情。上片“千古江山”,起句伟岸、挺立,“英雄无觅”却笔锋一转,调子低了下来。这首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精良的爱国词作之一,历来备受后人传颂,有人乃至称此词为辛词之首。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15.《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早晚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墨客、辞赋家、散文家。干系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师长西席传》等。南朝期间,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切实其实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到了隋唐期间,有越来越多的墨客喜好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墨客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落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16,《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十全十美,充分表达了墨客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繁芜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年夜方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殊,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髓精辟真切;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前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17,《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比较,在艺术造诣上绝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轶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落意后,不愿与世俗与世浮沉的孤高品质。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高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18,《黄鹤楼》·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墨客。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各类情思和自然景致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墨客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面远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纵然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惊叹,以为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面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19,《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旁边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旁边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旁边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响一个青年对一位边幅俏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楚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响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关雎》首爱情抒怀诗,久流传民间;很好的显现了当时年轻人表达爱意的办法。
20.《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干瘪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冲动过多少人。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革,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随处颂扬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切实其实是一篇悲秋赋。综不雅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2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闪动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晒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裳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纭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落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革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虽离奇,但不造作。内容丰富弯曲,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系统编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全诗雄奇豪放,瑰丽洒脱,是墨客继续屈原《离骚》、《九歌》风格的一首浪漫主义的精良诗篇。
22.《忆秦娥·娄山关》·毛主席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主席的诗词虽然仍依声韵,遵音律,采取中国传统的旧体诗的形式,但他却是“旧瓶装新酒”,为旧体诗的形式注入了崭新的时期内容。有人曾从技巧上批评毛泽东诗词作品,认为有些作品没有严格遵守音韵声律,乃至有重字等犯戒,又有鄙谚入诗词的习气,这些大概从传统诗词创作的角度该是成立的,但我们欣赏今人的作品,没必要非要拿古人的标准苛求今人,马首是瞻,以形式的来约束内容,正好相反,我们可以说,毛主席的诗词创作大胆创新,继续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形式上打破声律的繁文缛节,不以内容迁就形式,内容上取材用语大大拓宽,表现了更广阔范围内的题材,表达了更丰富更绮丽的情绪天下。
毛主席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最高级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佳构。其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利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事情中碰着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它对付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
2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根本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殊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贝;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奥深厚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宝贝。梁启超云:“《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
24.《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0~756),汉族。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墨客。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表示“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复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乃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出塞》为乐府《横吹曲》旧题,多写军旅征戌。原作二首,此其一。墨客借用乐府旧题,写下这首铿锵有力的诗篇,也正是抒发出征塞外、为国守边的豪情壮志和内心感慨。这首《出塞》,除具有一样平常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驰的气势外,还很把稳措辞的精美,并长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蕴藉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5.《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主要的缘故原由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墨客感情的激荡起伏、繁芜变革。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
26.《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墨客。李商隐常日被视作唐代后期最精彩的墨客,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构造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精良墨客中,他的主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墨客比较都不逊色。讴歌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光鲜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墨客模拟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纭,莫衷一是。
2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旬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回籍,小轩窗,正装扮,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吊唁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词中采取白描手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悲惨哀婉,为随处颂扬的名作。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洁,品质高尚,读来使人线人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创始。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霸占一定的地位。
28.《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去世,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造诣,尤其是夔州往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去世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读者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付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墨客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席卷历史,融汇古今,措辞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29,《沁园春·长沙》·毛主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诗人意气,挥斥方遒。指示江山,激扬笔墨,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墨客。著名墨客贺敬之评述毛主席诗词时曾这样说:“毛主席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幽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主席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因此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天景色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墨客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提高的信心和力量。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述表示得最为光鲜。《沁园春·长沙》便是个中最精良的篇什之一。
30,《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出发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造诣,在中国以至天下文化史上都霸占主要地位。它首创了中国诗歌的精良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701—762年),生于公元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大众诗仙\"大众。其诗风豪放洒脱,想象丰富,措辞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长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残酷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中原史上最伟大的墨客之一。
3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期间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高兴淋漓之作颇为得意,在给朋侪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野,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不雅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不雅观念,“一洗绮罗喷鼻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这首词感情纵横旷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绪兴趣,希望空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年夜方激愤之情,但气候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起,新天下线人”,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33,《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乃至哉!
歌以咏志。
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古迹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实在,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殊对建安文学有首创之功,实在是应该大书一笔的。
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年夜方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墨客的人生态度。诗中 “ 老骥伏枥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发奋图强的豪迈气概,《龟虽寿》更名贵的代价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期。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明星。她以他自成一格的词作,独树一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好评,在诗歌使上霸占着重要的位置。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便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昼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解释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世称“诗圣”、天下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精彩的墨客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响了墨客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冗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贯随处颂扬,经久不衰。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改造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精彩的代表作。他是唐诗首创期间在诗歌改造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墨客,杜甫夸奖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夸奖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