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理解下打太极拳为什么要“慢”?首先明中认为“慢”能让内气运转周身,从而让人体血液畅行全身高下,因此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养足丹田气,练就丹田内功。
刚柔并济、动静双修
1.太极拳是内家拳,着重养气练气
拳经上说“一开一合、足称拳术之妙”,什么是一开一合呢?拿呼吸来大略的对照 ,便是一呼一吸,以是太极拳练习到一定阶段后,便是练呼吸,练开合,通过呼吸来熬炼五脏六腑。我们可以看到呼吸粗而浅之人,身体本色很差,呼吸细而深之人,身体本色很好,而在日常练拳中要使呼吸细匀深长,就必须要动作缓慢柔和才行,这是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明显差异。
2.太极拳为意念拳,着重凝神聚窍
练习太极拳的高阶练法因此意行气,以气运身。架子宜低,动作宜慢。由于低且慢,以是看着太极拳慢吞吞的,但是其运动量特殊大,同时在太极拳的各招各势中,均有武术含义,打拳时要凝神聚窍,用身体的枢纽关头和击打位置去进行意念上的武术动作,才使得枢纽关头、筋脉得到磨炼,养足神补足气。才使得太极拳练习者延年益寿。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
3.太极拳是全身参与的运动
太极拳一举手,一投足,全身高下、旁边、前后、内外无有不动。不但要动,而且劲力还要节节贯串。怎么动呢?以意与气导运至四肢百骸,全身各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这种全身枢纽关头均要运动的拳,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又怎么可能不慢呢?只有慢的动作,才能让全身参与练习,才能让身形轻灵,身姿美妙,前辈们讲的“陆地拍浮”,这种境界的感悟,不是慢练的人是不能体会到的。
4.太极拳讲究功夫慢中求
太极拳盘拳架,是基于形状的练习来带动内在的运动。全身枢纽关头合营,内在精神统一,即将形状的阳与内在的阴合一。一招一式,一开一合,一收一放,劲力凝聚于窍,意念达于四梢。再者太极拳讲究听功,快了就听不到对方的劲了,必须要慢,在慢中找黏沾之劲,不丢不顶。放松精神,才能逐步体会出来。太极拳经说∶“运劲如抽丝”,“运劲须无微不致”。抽丝是不能快的,快了就断丝了。运劲也是不能快的,快了就听不到对方的劲了。只有快慢相乘,反复磨炼,使能极虚极灵,又能极轻綦重,收发自然,快慢随心,刚柔相济,才能入道。
明中太极拳照
5.太极拳因此“慢”打“快”的拳
拳经上讲∶“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以慢打快”、“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都解释了太极拳因此慢制快的功夫,制敌于先,这里的慢是相对的,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先化后发再打,看着彷佛慢了一拍,实在不然,我们要看到拳经中讲的"急应"、"打快"、"制动"、"先动",都是讲速率与力量。只不过太极拳不主见主动攻击敌手,在仇敌发起攻击后找到对方的马脚再进行击打。才有了“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以静制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拳论至理名言。
本文是明中个人的一些浅近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内容有欠妥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拳友批评示正。希望大家练好太极拳的功法,节制好太极拳功法的办法,身体越练越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