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歌”云:“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各处走。”
小时候,每到这个时令,祖父早早把犁铧打磨得锃亮亮,把老牛喂养得精壮壮,在某个东风拂面、春雨濛濛的清晨,牵出那头老黄牛,套上一架哗哗响的耕具,赶往北河湾那片春意盎然的地皮。
牛腿子插进冒着热水的墒沟,犁铧扎进黑洞洞的泥土,祖父的赶牛鞭当空炸响,啪啪、啪啪,粗犷悠远的吆牛调嘹了起来,“啊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老牛奋力耕耘,犁铧翻涌,泥浪滚滚,一牛、一犁、一老者,还有青黛远山、翠绿柳林,燕儿呢喃、布谷声声,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春耕图。
农谚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一直歇。”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季候气节,到了惊蛰,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令。
在民间,很多地方有开春“试犁”的习俗。农夫到牛栏里把牛牵出来,套上牛轭走上几圈。也有扛着铁锨、锄头,到田地、到菜园里挖几锨,锄几锄,表示春耕动土。
在官方,官府要组织乡绅抬着纸扎的春牛、犁具,打春牛、试春犁,还要焚喷鼻香敬拜皇天厚土,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产。在京城,天子要举行一项国家仪式,称作“亲耕”,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一样平常选在每年“仲春二、龙举头”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童谣唱曰:“仲春二龙举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产太平秋。”
春耕要趁早,捉住农时墒情,古诗里多有描述。唐代墨客韦应物有感于农夫的费力春耕,写有《不雅观田家》一诗,诗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壮年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恩惠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墨客描写农夫在春雷春雨中不辞费力、春耕春播的景象,名贵之处在于,他自责不从事耕种,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比韦应物早出生十几年的唐代墨客钱起,为我们描述出的春耕水墨画,更为清新明丽、细致入微:
荷蓑趣南径,戴胜鸣条枚。
溪雨有馀润,土膏宁厌开。
沟塍落花尽,耒耜度云回。
谁道耦耕倦,仍兼胜赏催。
日长农有暇,悔不带经来。
——《南溪春耕》
有布满条纹的戴胜鸟飞来飞去,有田畦沟塍的野花缤纷,还有微凉的小雨、湿润的泥土,令体验农事的诗人情趣盎然。
唐代文学家李德裕唐武宗时入朝为相,执政五年,被誉为“万古良相”,对春耕农事感悟更深,他咏道:
郊野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郊野杏花含苞欲放,林间的布谷鸟叫个一直。春雨掉队,溪流平缓,微风浮动,草芽轻摇,农夫们披着蓑衣来到田间垦植,有说有笑地做农活。此情此景,勾起了墨客的归隐之心。他失落意落魄之时,曾在洛阳平泉购置了一块田地,建造了一处庄院,优哉游哉学做农耕农事。他常常在诗中提及,神往那段仕隐生活。
清代墨客姚鼐描写春耕时节的村落庄景象也让人陶醉,他在《山行》中写道: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通畅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作者以山行为线索,以镜头转换的手腕,将飞行的布谷鸟声声催耕,晴日下的农人扑扑锄地,环抱水田的弯弯山路等情景,构成了一幅活气盎然的山乡春耕图。
关于春耕的妙句还有不少。
有写抢抓农时犁地的,“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北宋.苏辙《春日耕者》)“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南宋.释智愚《诵古》);
有写灌田插秧的,“村落南村落北鹁鸠声,刺水新秧漫漫平。”(北宋. 宋庠《小园四首.其一》);
有写整垄播谷的,“一声拨谷桑柘晚,数点舂锄烟雨微。”(唐.皮日休《病愈因招鲁望》);
还有写孩童学春耕的,“昼出耘田夜织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南宋·范成大《田家》)
“谁家牯,谁家犊。溪东溪西,水甘草足。宜乎后夜当春耕,怀袖应难秘斯轴。”(南宋·释师范《题牧牛图》)
耕牛是农夫最为亲密的朋友,是春耕的主力军,无论犁地、耙田、整畦、播种等农事,大都离不开力大无穷、任劳任怨的牛。故元代墨客王玠在《沁园春·耕》一词里,把买牛置具备春耕写得非常到位:
八口之家,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买吴牛十角,拖犁拽耙,耕翻大地,泼草开荒。
下种依时,移苗应候,裁向中田注水浆。
灵苗长,看盈畴遍野,处处风光......
南宋高产墨客陆游写春耕春种的诗词不下几十首,无论是和村落老“膰肉芬喷鼻香坊酒酽,因来聊得饷春耕”“小槽酒熟豚蹄美,比邻竭作事春耕”,对儿子“更祝吾儿思早退,雨蓑烟笠事春耕”,还是对为官者“君看早朝尘迎面,岂胜春耕泥没踝。为农世世乐有余,寄语儿曹勿轻舍”,劝自己“归去若为消暮境,一蓑烟雨学春耕”,他写不尽的春耕情深。
陆游的春耕诗里,离不开老牛,他租牛买牛换牛吆牛,是真正的爱牛主义者。
陆游当官的朋侪来了,切磋换牛归乡春耕:“龙泉本约同归隐,肯为春耕欲换牛?”
听到屋后老牛的哞叫,想到了春耕:“屋角时闻黄犊鸣,相逢但可说春耕。”
看到雪晴了,打算租牛备春耕:“雪晴农事起,且复议租牛。”
余下的岁月不多了,也要买头牛犊养着留待春耕:“余年犹有几?买犊事春耕。”
刚买了两头黄牛,就和邻人议春耕:“新买西村落两黄犊,闲招邻曲议春耕。”
遇上开春好时节,更不能忘却买上饲料去租牛:“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
田地瘠薄又若何,我可套上两头牛去耕种:“西畴虽薄可独立,双犊且当乘雨耕。”
还可任性而为,清晨钓鱼,晚上耕地:“朝出钓鱼来北渚,夜趋耕牛上西畴。”
纵然年过七旬了,还健硕着呢,踏着春牛吆牛犁田:“老翁七十犹强健,没膝春泥夜叱牛。”
你不要说牛老了没劲,我八十岁了,还是能耕地:“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此各类景况,品读之余不由令人动容。
“陂田绕郭白水满,戴胜谷谷催春耕。”(北宋·欧阳修《啼鸟》)
又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节,近日还乡,仅见到少许老乡在小块的田地里,偶尔哼唱着抑扬抑扬的赶牛调,扶犁吆牛耕耘,很少能见到“耕牛各处走”的春耕春播景象了。
而今,新屯子新时期,农人春耕特殊是大面积的垦植,都用上了拖沓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古诗词里描述的田园牧歌式的春耕图画,变成了淡淡的烟缕,成为乡愁里最美的一帧帧影象,总令我们品味不已。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玉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