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王维的《画》,众所周知。墨客所写的东西看来都是在违反自然规律,但事实上墨客是通过设置一个小谜语来生动形象地描写画的特点。诗中的画或许只是代表了一种梦想,世间没有永恒的俏丽,统统的俏丽都隐于虚幻,但这种俏丽每每是浩瀚人所追求而不可得的。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年夜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所形容的,便是唐代墨客虞世南所写的《蝉》。一到夏天,蝉鸣声不绝。这首诗看似写得是蝉,实际是墨客借蝉来喻人,将蝉人格化,比喻成品格高洁之人,以赞颂这类人的内在品质和雍容不迫的风姿气韵。
解落三秋叶,能开仲春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是唐代墨客李峤的《风》。墨客从动态上诠释了风,把风拟人化,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会哭会笑会怒,就像一个小孩,感情颠簸很大,有时根本难以预见,却又那么的生动,那么的让人又爱又恨。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描写柳和柳絮的诗有很多,但像雍裕之这样以精髓精辟的措辞直接来写柳絮的,反倒显得形象而有风趣。也正好是由于墨客将柳絮的特色描写得如此准确,读一遍就可以知晓答案了。从《柳絮》这首诗可以看出墨客对事物不雅观察之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