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纪念逝者之外,还有一首著名的古诗,那便是唐代墨客杜牧所写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可是,你知道吗,正由于这首诗妇孺皆知,古代人曾多有改写的版本——

相传,清代的纪昀曾将此诗改为五言:清明时节雨,行人欲销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落。

郑定远则将此诗改为词: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清明诗的改写版本

还有一位佚名者将此诗改变了排列形式,奥妙利用标点断句,使一首七言绝句变成了一出“微型话剧”,而且有韶光、地点、场景、人物、动作以及台词,可谓一应俱全:

清明时节。

雨纷纭。

路上。

行人:(欲销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记得以前看过这诗的几种改写版,一种是缩写:清明雨纷纭,行人欲销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落。
改得更加简洁,但少了牧童,也少了几分情趣。
要不怎么说好诗是增一字弗成,减一字也弗成呢?

还有一种改为剧本的: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销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清晨醒来,想到我还能不能再改呢?于是洗漱之间,有了三种。

清明雨纷纭,酒家欲销魂。
行人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落。
没有过路行人,酒家的买卖能好吗?

清明杏花村落,路上雨纷纭。
酒家何处有?行人欲销魂。
这一首跟乐意还有点近,不过地点变了。

清明时节,有雨纷纭;何处问路,行人销魂。
牧童遥指,杏花酒村落。
这样可好,连村落名也变了。

彷佛还可以有更多的改法哦,大家可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