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最根本的浸染是对付语气的表达,在不同的措辞环境中,语气词能够赞助表现不同的语气。如“兮”字多用于陈述或祈使的语气,“乎”字常用于疑问和感叹的语气,通过语气词的利用,能够更好地表现墨客的语气。
但《楚辞》中大量的语气词浸染远不止于此。在《楚辞》的诗歌当中,语气词还具有赞助断句的功能。我们现在所利用的标点符号直到二十世纪才开始在中国普遍利用,而用“‖”等办法赞助断句的方法在汉朝才开始利用。以是在先秦文学作品中只能依赖对付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断句,通过总结语气词利用的一样平常规律,如“夫”字常用在句首,“乎”字常用在句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断句,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由于楚辞中语气词的利用非常广泛,在句首、句中、句尾,都可以利用,也没有普适性的规范,因此仅仅利用语气词来断句仅仅可以作为参考。
除了具有赞助断句的功能,语气词的利用还可以调度文章的节奏,如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如果不该用语气词,变成“悲秋之气,草木萧瑟摇落而变衰”文章就不再是一句烦闷的嗟叹,而多了刚健之感,读者就很难从中读出作者的这一声喟叹。
屈原
在作品风格的表现上,《楚辞》中的作品和《诗经》中不同,长江流域奇险诡谲的自然地貌孕育出了楚地歌辞奇诡浪漫的文学风格,《楚辞》中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楚地歌谣的特色,再加上受到了楚地巫风和巫舞活动的影响,使得《楚辞》中的诗歌有着奇诡清异的独特风格,而语气词的加入,能够让这种风格更加明显,这种风格在屈原的祭神曲《九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九歌·东皇太一》的开篇:“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为了合营祭礼的演唱,加入大量的语气词,能够加重这种巫术氛围,把读者代入到这种环境当中。
湘夫人
此外,楚辞中的语气词还包含了对付情绪的表达。以“兮”字为例,“兮”字本身具有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可以用于“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来表现其自由浪漫的感情,也可以用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去世其犹未悔”中表现其悲情激愤的感情。
总之,大量的语气词与诗词内容奥妙地领悟在了一起,共同构成了《楚辞》中具有楚地灵动、洒脱、浪漫风格的诗歌,成为中华诗词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闪耀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