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曾为他阐明过七个梦,这些梦多预示了当时的未来,也便是现在。

摩登伽女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一个酷热的午后。
印度舍卫城的一口井边,一位年轻俊秀的姑娘刚刚打上来一壶清冽甘甜的井水,这时耳旁传来了温和好听的声音,“檀越,能给我一碗水吗?”姑娘一举头,只见一位年轻的僧人正走到自己身前,这僧人挺立的身姿、俊美的面庞、崇高的气质,犹如一束光直直地射进姑娘的心里,姑娘惊得差点把水都洒到了地上,匆忙低下头。

这姑娘巴不得给这漂亮的和尚一碗水喝,只是她不敢。
由于这位名叫摩登伽的女子属于首陀罗种姓,是印度种姓中的贱民等级,按照当时的规定,这样的种姓不得与其他种姓的人打仗。

僧人看出了她心中的顾虑,说道,“佛陀教导,四种姓平等,首陀罗一样可以养活比丘。
”摩登伽女听后是万分高兴,忙不迭的将水导入僧人的钵中,不目转睛的看着他一饮而尽,直到僧人道谢离开,摩登伽女仍旧瞪大了眼睛望向僧人离开的方向,舍不得僧人从自己视线中消逝。
姑娘知道这位僧人便是无数姑娘的梦中情人,阿难。
试问城中的哪个姑娘不知道阿难呢?只可惜他是个僧人,女孩子们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

佛经中的如是我闻是谁闻佛陀若何为多闻第一的阿难解梦

可是这摩登伽女却从此患上了相思病,茶饭不思,日渐瘦削。
当得知自己的女儿无可救药的迷恋上僧人阿难,她的母亲决定帮女儿一把,逼迫阿难娶自己女儿为妻,把生米煮成熟饭。

很快机会来了,这一天阿难乞食刚巧途经摩登伽女的家门口,她便动用邪术使阿难不由自主,迷迷糊糊的踏进了摩登伽女的家中。
摩登伽女见状是大喜过望,对阿难百般诱惑,阿难心知不妙,可无奈力不从心,只能强撑这意志念佛。
而此时佛陀也感应到了阿难得求救,心知阿难处于危险之中,赶忙叮嘱消磨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的家附近去探求阿难,并让所有的比丘全心一意的念楞严咒。
眼看阿难将要把持不住,即将破戒的时候,好在活着人和佛陀的加持之下,阿难是及时复苏过来,夺门而出跑回了精舍。

眼见自己的喜事就此落空,摩登伽女心有不甘,从此逐日跟在阿难身后,无奈之下阿难只能向佛陀求救。

佛陀察觉到摩登伽女和阿难之间有宿世的前缘,便开口向摩登伽女说道,“如果你乐意削发修行,待到修行与阿难相称之时便可以玉成你的心愿。
”听到佛陀的承诺,摩登伽女当即决定剃除秀发加入比丘尼僧团进行修行。
不过假如真修行到阿难得程度,哪里还会有要与阿难结婚的动机呢?实际上,摩登伽女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位,乃至比阿难还要早上好几年。

阿难是释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也是释迦王族中长得最俊秀的男孩子,贰心肠善良,脾气温和,自然成了佛陀浩瀚弟子中最有女人缘的一个了。
不过这事对付修行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磨难,这个阿难免不了使佛陀多操了一份心,要知道佛陀对付阿难是寄予厚望的。
不久之后年轻的阿难就成为了佛陀的常随侍者。

常随侍者

此前佛陀身边的常随侍者并没有固定的人,初期是由舍利弗和目犍连担当,后来其他大弟子也轮流侍奉过佛陀。
这一次佛陀以竞聘的形式要找一个常随侍者,但是多位上首弟子应征,却都没有得到赞许。
此时聪慧第一的舍利弗明白了,佛陀是钟意聪慧善良、知进退的阿难,而且吧阿难放在身边可以免受女众的打扰。
当时阿难只有二十多岁,自认资历不敷,他提出了三个哀求才肯答应。

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都不穿。

二、如有信众请佛陀接管养活,他不随同前往。

三、必要的时候有权支配自己的韶光。

目犍连和舍利弗便把阿难提出的条件转达给佛陀,佛陀夸奖道,阿难真是有高尚的品质,他提出的哀求是为了避免误解,怕别人讥讽他是为了蹭吃蹭穿才做酒保的。

之后阿难专注侍奉在佛陀身边二十多年,阿难得女难减少了,他听闻的佛法最多,过耳不忘,被佛陀夸奖为“多闻第一”。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描述阿难,相如秋满月,眼似净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

阿难悉心照顾佛陀的日常起居,安排日常事务,四众弟子来参拜佛陀时,佛陀再忙,阿难也能安排的非常妥善,使大家满意。
在等待佛陀接见时他们喜好和阿难先谈谈,感想熏染他亲切的抚慰和教诲,如沐东风。

七个噩梦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二十多年过去了,阿难已经是五十多岁了。

据《阿难七梦经》的记载,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城为波斯匿王说法时,创造阿难面露忧闷,愁苦的无法言语。
一问之下,阿难说他做了七个噩梦,深感不祥,内心不安。
佛陀问他做了什么梦,阿难答道,

“佛陀,第一个梦我梦见池塘着火,火焰滔天。

佛陀阐明道,“池塘着火预示着未来僧团中的比丘善心转少,邪恶的违逆之心炽盛,他们相互杀害,不可称数。
就犹如澄清的池水变成火焰一样平常。
第二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太阳、玉轮和星宿都隐没不见。

此时佛陀以年近八旬,他说,“阿难,佛陀不久就要涅槃了,统统亲自闻法的弟子都将随着佛陀的涅槃而离开世间,众生的眼睛将灭去了。
第三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出家的僧人掉到不干净的大坑中,世间在家人踏在他们的头上跳出来。

佛陀喟然一声长叹说道,“阿难,这预示未来僧人心怀毒辣妒忌,同等相互杀害。
他们斩去修道人的头,世间人瞥见后呵责疏导,但僧人却不屈服。
这些僧人去世后进入地狱,而往后有人不须要出家却能精学习行,去世后往生天上。
第四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有一群山猪冲撞怨怪旃檀林。

“这梦境预兆着将来世间人前来塔寺,诋毁众僧、毁坏佛塔、侵害僧人。
第五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自己头顶须弥山,但并不以为重。

听到这儿佛陀黯然的样子轻微宽解了一些,说道:“阿难,这是说佛陀涅槃之后你将修成阿罗汉果位。
你将佛陀的教诲一句不忘地集结成经书。
会有很多人领受你的教诲而觉醒,你能够当此重任。
第六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大象厌弃小象。

佛陀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道,“是说将来邪见炽盛毁坏我的佛法,有道之人却都隐蔽而不现身。
你的第七个梦呢?”

“佛陀,我梦见狮子王头上有七根毫毛,在地上去世去,名花洒落在它的头上,禽兽见了它仍旧胆怯畏惧。
后来狮子身体中长出虫子把狮子蚕食掉了。

“这是说佛涅槃后一千四百七十年中,我诸弟子修德之心统统恶魔都不能扰乱。
七毫预示着再过七百年后的事,那时我的弟子不依佛法修行,摒弃戒律贪求名利,逐渐从内部毁坏佛法。
佛教虽然表面上还是有个形状,可是本色上都没内部坏法的人蛀空了。

佛陀阐明了阿难的七个噩梦,除了第五个梦之外,都预示着在佛陀涅槃之后,经由统共两千一百七十年,佛教将进入五毒恶世的末法期间。

末了的解惑

不久,在佛陀开悟后的第四十九年他提前发布,将在迦毗罗卫城三十里外的拘尸那迦罗城的娑罗双树间进入涅槃。
只管弟子们希望这个日志永久不会到来,但它还是来了。

夕阳下,在阿难铺设的床座上佛陀安详地侧卧,面对着如雪的残阳,悄悄瞩目着面前的一众弟子。
诸大弟子们都已开悟,而没有开悟的阿难悲痛得泣不成声。

佛陀用怜悯的眼神看向阿难,“阿难啊,不要悲哀。
缘聚缘散有生就有灭,有相会就有离去,有繁荣就有衰微,你伺候我这么久,不堪忍受的痛楚都甘心忍受,我将以加持力回报你的功德。
你好好存心修行,不久就能开悟正果。

佛陀又对大家说,“阿难非常辛劳的侍奉我二十五年,他为人温和宽厚,闻法不忘,将来比能在世间上广弘佛法。

夜幕降临,皎洁的满月升起,月光如流水一样平常照进树林。
这时诸大弟子都感伤无比,空气中充满离情别绪,大家公推阿难向世尊请示四件事。

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以什么安住?对不守戒律挑动是非的恶性比丘如何调伏?集结经典如何令人起信?

佛陀面色沉着,慈祥和蔼地答道,“阿难,你和大家好好记住,你们要以戒律为师;依四念处安住;碰着恶性比丘不予答理,他便会感到孤独无趣,自动离开或自动放弃恶行;经卷开篇写上如是我闻就叫人起信。
你们只要依法而行便是我的法身常在之处。

随后不久佛陀就进入涅槃,这一天这是公元前486年农历仲春十五。

如是我闻

释迦牟尼涅槃三天后,阿难动身去参加第一次圣典结集。
这三天里他病倒在床上,每天只能喝一点汤,异昼夜思念着佛陀悲哀不已,甚至身心俱衰,两个多月之后才走到王舍城。

第二天就开始结集,阿难迟到了受到已升为首座的大迦叶尊者的训斥,阿难沉默不语,绝不辩白。
当时大迦叶已选定499位大阿罗汉参与结集,末了一个名额大家公推博闻强记又随侍佛陀的阿难,但由于阿难还未证得阿罗汉果而委决不下。
这给了阿难很大的刺激,他连夜发奋悟道,当黎明的曙光冲破黑夜的时候,他终于证得阿罗汉果。

第二天,会场的大门还没开,他已经动用神通先一步进入了会场。
大家创造阿难证得阿罗汉果之后非常欣喜,纷纭向他道贺。

阿难被大弟子们推上狮子座,开始诵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难将影象中的佛法完全地背诵出来,在坐的僧人犹如再一次接管佛陀教诲一样冲动万分。

最初的佛教经典《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就这样集结与流传在世间了。
多闻的阿难对释教佛法的洪传与贡献无可替代。

阿难涅槃

二十年之后,分缘成熟之际大迦叶到鸡足山山峰间的盆地打坐入定,按照佛陀的指示等待未来佛弥勒佛降世。
阿难则继任僧团首席,被称为二祖。

经由几十年雕琢弘法,阿难已经一百二十岁了。
这一天他在路上听到一位比丘口中念道,“若人寿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寿一岁,而能得见之。
”这水潦鹤是一种白色的水鸟,类似白鹭,以是阿难尊者听到之后十分诧异。
这人生百年见一只水鸟有什么意义?这与佛法实在没有一点关系,他便慈悲的见告这位比丘自己便是阿难,并且纠正他缺点的诵念,尊者说道,该当是“若人寿百年,不见生灭法,不如寿一岁,而得见闻之。
”这时《法句经》中的经文,字面意思是说人生活到百年如果没有听闻到佛法实在是遗憾,还不如只活一年但却能够听闻到佛法。
这就类似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可去世矣”。

比丘欢畅的背诵者尊者所传授的经文回到了寺院,见告自己的师傅自己刚刚碰着了阿难尊者,并且纠正了经文的缺点。
可是没想到自己的师傅却见告他,阿难老糊涂了,自己教的才是精确的经文,这里面说的便是一只水鸟的故事。
可怜的比丘又回到了从前。

第二天他又碰着了阿难,尊者问他,你怎么又改成水潦鹤了呢?老实的年轻比丘说,我是佛说您老糊涂,搞错了。

这令阿难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他想佛陀涅槃未久,谬解佛法的人就这么多,我为众生诵出的佛典,还在在世就已经以讹传讹,可见众人“我执”深重,不依佛法奉行,我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阿难怀念起师傅,更遐想到各位师兄都早已先后入灭,只剩下他一人,犹如全体森林被砍的只剩下一个老树,枝残叶疏,不堪遮风挡雨,这样想着,阿难去意已决,决定涅槃。

位于印度恒河两岸的摩揭陀与毗舍离两国听到阿难要涅槃的,为争得他的舍利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为了平息这一场一触即发的战役,阿难用神通来到恒河中间的上空入灭,使舍利能够平分为二,分与两国供奉,让这一场战火平息于未燃,这份慈悲的心意令两国国王羞愧难当,重修旧好。

温文尔雅谦和慈悲的阿难涅槃了,他复述佛教经典的历史功绩算作福泽后世,使后世的佛教弟子无不感怀这位圣者。

#探求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