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便是2019年元旦了。元旦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但在中国古代,元旦的详细韶光并不是1月1日,由于那时中国还没有用公历纪年。从汉代开始,元旦指的便是正月月朔,也便是春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采取公历纪年,才将每年的公历1月1日定名为“元旦”,俗称阳历年。但是,不管若何的纪年方法,元旦的意思都指的是一年的开始。
既然元旦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日,自然会引起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写下很多随处颂扬的诗词。只不过,不同的时期,“元旦”对付古人意义不同,因此,关于元旦的诗词,表达的意境也有差异。下面从历代关于元旦的诗词中,选取笔者认为最好的一首,一起赏析一下。
1.隋唐以前的元旦诗词。元旦这个词,最早涌如今《晋书》,说元旦开始于颛顼期间,历朝历代韶光并分歧一,直到汉武帝才把每年的正月初一定名为元旦。因此,隋唐以前的诗歌作品,很少提到元旦这个节日,但有不少反应过年情景的。比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一首《国风·豳风·七月》,反响了周代劳动人民不懈劳作的情形。这首诗共有八章,个中最著名的是第五章: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个中的“改岁”,便是新旧交替、除旧迎新的日子,也便是过年。豳国,是周的前身。周代进入了农耕文明的大发展期间,7月是收成的时令,收成完毕,一轮农业生产就结束了,冬季便是准备过冬,整顿屋子,欢迎春天。“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呼朋唤友,杀牛宰羊,共聚一堂,祝福康健。这是《诗经》对元旦的描述。紧张还是表示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
2.唐朝:刘长卿的《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刘长卿生活在盛唐期间,经历过安史之乱,跟杜甫韶光差不多,工于五言诗,史称“五言长城”。这时的刘长卿,被贬到南巴这个地方当县尉,南巴在现在的广东茂名,在当时是非常迢遥荒凉的地方。以是刘长卿很忧郁,感慨自己犹如汉才子贾谊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在异域为客度过新春了。
3.宋朝:王安石《元日》
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们过春节的景象,席卷了宋代元日其间的各种风尚。此时的王安石刚刚当上宰相,正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造,以是,整首诗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对这首诗,如今妇孺皆知,没什么新鲜的。值得夸奖的是,这首诗为后来的墨客供应了一个思路,诸如桃符、屠苏等等,成为后世元旦诗词的标配之一。
4. 元代:王冕的《庚辰元旦》:
试题春贴纪新年,蔼蔼青云起砚田。
展卷不知山是画,昂首恰喜屋入船。
梅花雪后开无数,杨柳风前困欲眠。
怅望关河无限恨,呼儿沽酒且陶然。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出身贫寒,小时候替人放牛为生。不过,对付读书画画情有独钟,十分刻苦。由于屡试不第,对仕途损失约念,对元朝的腐败切齿腐心,十分唾弃权贵。王冕性情孤傲,“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以是,他的作品都有一种天真朴实、清新孤傲、洒脱洒脱之气。
5.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笙歌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陈献章是明朝心学大家,从前勤奋苦读,过目不忘,生平教材育人,诲人不倦,他提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静坐中养出端倪”等心学思想,奠定了王阳明的理论根基。这首诗描述了元日期间浓郁的节日气氛,十分欢畅而又大气。
6.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庚申大年夜》: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东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骚端合倚天公。
纳兰性德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只活了30岁,这首词算是作于他的晚年了,当时25岁。妻子刚刚去世1年多。在这一新春之夜,追忆往昔,佳人难在。好在新年的欢快氛围,暂时能够纾解心头的悲哀之情。
古代描写元旦的诗词很多,以上仅是个中的一部分。诗言志,纵然是元旦的诗词,也不过是把元旦作为引子来抒发情绪。如果仅写元旦,反而不足高等。自以为以上这些诗词,都比不高下面这一首更有气势:《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