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梅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名句,还有孩子们须要的节日手抄报、端午节范文,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端午节来历及好词佳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期龙图腾敬拜演化而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硕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描写端午的好词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墨客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
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喷鼻香、喷鼻香嫩糯米、鲜美夹心、龙舟竞渡、屈志从俗、五月端阳、风雨端阳、重五山村落、重五恶日、江米粽子、纪念屈原、食古不化、粽子飘喷鼻香、风雨端阳、人声鼎沸
描写端午的绝妙句子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主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盛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敬拜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2.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在这并不美好的现实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让凡尘蒙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间得到少焉的回归,认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让生命更加真实一些。
3.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月朔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月朔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劳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个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4.端午节清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贯带着,听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喷鼻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喷鼻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5.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便是一个步老虎,是通知这些东西的。末了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圆。
6.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灾害,日渐麻木时;当我们碰着挫折,愤世嫉俗时,不要让敌意遮住了双眼。去相信天下还有爱。大概曾经被侵害,曾经被欺骗,可是为什么要宁肯相信让人痛楚的东西,而谢绝去接管美好呢。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便是这样一个墨客,忧国忧民。“全球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便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倔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便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去世其犹未悔。”屈原便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霸道。
8.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期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9.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气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10.杯酒过汨罗这个耐人寻味的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
11.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姨妈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样平常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然后在妈妈和姨妈的一阵机动的劳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候的到来……
1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其隆重的节日,她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墨客屈原而出身的。可以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二千多年来,每年都以一个隆重的节日来纪念一个墨客的逝世。
关于端午的好诗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喷鼻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是非,终生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陆游·宋
重五山村落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异,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喷鼻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赤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埋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喷鼻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去世,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喷鼻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节精良范文
端午节
每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艾叶,包粽子。
附近端午节,人们开始忙着采摘新鲜的芦叶,他们在芦苇丛中边采芦叶边唱歌。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欢畅的歌声在河面上荡漾。
端午节这天,我们一家一大凌晨就忙开了。先把晒干的芦叶煮透,再把芦叶折成一个漏斗状,舀一大勺洗干净的糯米放进去,中间加入一两颗红枣或一些花生,末了把“漏斗”的口挡住,沿着“漏斗”的边把剩余的芦叶牢牢地缠绕上去,用线一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乐呵呵地在阁下帮忙,可芦叶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精灵,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不是这头松了便是那里散了。
这个时候我就惊叹于姨妈婆婆们心灵手巧的手艺了:她们会包各种各样的粽子,有喷鼻香包粽子、枕头粽子、小脚粽子……口味五花八门,有喷鼻香甜的枣粽子、咸鲜的肉粽子、喷鼻香辣的火腿粽子……野外里,小路上,到处都弥漫着粽子的暗香,人们的脸上放射出愉快的光芒。他们提着粽子,你送给我,我送给你,把幸福与甜蜜相互通报,把劳动的果实与差错分享。
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很多,动人心弦的赛龙舟,富有创意的画彩蛋,喝驱邪防虫的雄黄酒……人们沉浸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哦!
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节日丰富多彩,而我非常喜好过端午节。
一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孩子们从天更上,水沟里扯回来的菖蒲、艾草,全体村落落都沉浸在淡淡的粽子的清香里。
我最爱吃的是红枣粽、碧绿的芦苇叶里,裹着洁白的米团和玛瑙般的红枣,颜色鲜艳而俏丽,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我喜好它不仅是由于它颜色俏丽,更主要的是它味道好极了,新鲜的芦叶暗香扑鼻而来,轻咬一口,清清的、凉凉的,别有一番滋味。
吃完粽子,大人们忙着杀鸡、杀鱼,准备一顿丰硕的午饭。我最喜好看划龙舟。河岸边,站着围不雅观的人。最愉快的是孩子们,桃子、杏子都成熟了,他们从这棵树上摘桃子,又爬到那棵树上摘杏子,实在饿了,把摘下来的桃子、杏子拿到河边去洗,吃上几个,那油滑的样子,令大人哭笑不得。
家乡的端午节,笑声、闹声充满了全体院子,至今令我难忘。
难忘的端午节
一年之中,我最期盼的就要属家乡的端午节了!
它在每一年五月初五等着我们呢!
每到端午节,不得不提的该当算吃粽子了吧!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直筒形的……去年的那天中午,我和爸妈会开车去接爷爷奶奶到酒店过节。我总是第一个跑到包厢,做事员端上粽子到桌上,那粽喷鼻香也已四处飘溢,粽米中掺杂着猪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真令人垂涎三尺!
我饿虎扑羊般抓起一个就咬,哇!
人间美味呀!
不一会儿,我的小肚子就变得圆鼓鼓起来。
从酒店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正是现场直播赛龙舟。周围的人川流不息,穿着节日艳服,屋顶上彩旗飘扬。只听“砰,砰,砰”,三发旗子暗记弹升上天空,所有龙舟按一字排开,“龙头”上长着龙须,“龙身”上有一片片鳞片,真像一条真龙潜入水中!
“啪”,礼炮响了,十几条“龙”在水上像离弦的弓箭一样飞弛,水波碰撞着两岸的岩石,发出哗哗巨响。行人纷纭给“龙”加油,指挥官在“龙头”上敲锣打鼓,给身穿红衣的船员加油鼓劲,终于,一条“小白龙”逐渐脱颖而出,独占鳌头,两岸掌声轰鸣。
我家乡的端午节故意思吧?希望你到我的家乡来作客!
端午节手抄报
综合整理和编辑:梅语文——老师和家长的帮手,孩子语文学习好助手,欢迎关注!
梅语文一个叫梅的资深语文教研员老师,逐日分享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语文知识积累、写作技巧、家庭教诲心得、课文朗读、童声朗诵、精良作文等内容,干货满满。这里是您精神栖息的家园,也是孩子学习发展的乐土。遇见“她”,你会爱上“她”!
748篇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