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带你读遍古诗文化,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的头条号。
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远道来访和辛弃疾游湖,虽然为期只有十天,但在墨客生平中颇具意义。陈亮东归后,墨客作诗一首,两人来回唱和,各自写下三首。他们始终主见抗金,规复中原,并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这首词寄托了作者对他们带湖相聚又分别的悲哀,他们的交情深厚,更是南宋统治者不思北征而铸成的国家大错。
上片起句“把酒长亭说”,阐述他们长亭饯别的场景,点染了一种留恋惆怅的气氛。显然,当时双方都说了很多相互推崇的话,不正面写彼此的留恋之意,而以一“说”字,领起下文。这里墨客把陈亮比做陶渊明和诸葛亮,意在解释,他那不愿做官、神往自由的品质,而又有风骚洒脱的风姿和精彩的政治、军事才能,实在,这并非溢美之辞。陈亮住政治、军事上确有卓越见地,他曾三次向孝宗上书,主见改革内政。抗击金兵,收復中原。长亭饯别本来够惆怅的了,何况又是与这样不平凡的人分离,留恋之情自然更深了。这两个古人,原是词人自己喜好的,自己所欲,奉之于人,足见其诚意。
飞鹊踏雪两句,即景生情,点画他送别陈亮时的长亭景致,但不是静态描述,而是灵幻生动。“要破帽”句,则以戏谑的措辞,传达年华老大的悲感,明松暗紧。这三句看起来像横空飞来,细思便能理解:此乃墨客挪开话题,把主题转到写个人和国家的命运。“鹊踏松梢,雪落破帽”一句,引发对满头白发的遐想。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片萧瑟景象,在天空中,虽有两三只飞雁南鸣,也毕竟是冷落悲惨。但意思不止于此,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用比兴手腕,有着象征意义,隐含着作者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落望,和对南宋越来越少的爱国志士无望的坚韧表示感慨之意。
下片则重在抒發眷念不舍的交情,把惜别之情抒發得极为深厚动人。换头就点出陈亮的别去,这就为下文写他追赶朋友、为风雪所阻的情景作准备。以下写清江冰合,陆路泥泞。水陆都不可以前行,追赶也就成了泡影。实际上,他这一次是从陆路追赶朋友的,但是特用水路为虚衬,显示出无路可通的极度失落望,车轮生角一语,化用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行路的困难,在这样的路途上依然想追挽朋友,其下的“行人销骨”一语。就成了顺势而下的深厚抒怀了。
“问谁”一句,凭空虚拟一问,自问自答,不仅使词意可以从无可伸展处再生波澜,而且写出了别情的不可解脱。于因此下一韵,在问句的追逼下,他以极夸年夜的笔墨,将自己的没有能够挽留住道友的後悔,倾身一發,词刚气烈。费尽人间铁来铸就相思错,这是很大的遗憾,表明了作者心中非常激烈的感情。同时,就像上片後两韵的景语中包含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一样,此处也颇有一语双关的妙味。结尾“永夜笛,莫吹裂”两句暗糅合出悲凄意境,遗迹独孤生吹笛入破而使笛裂的故事。
整首词设喻新巧,写景幽峭,但在艺术上的新奇和不惮外露的相思之情背後,伤心人别有怀抱。读完此诗令人深省,辛陈之间这样的情意现在还有吗?我相信有,但应不会再像那般相聚旬日,刚刚分别便悔不该别,起身追之。由于现在相聚没那么困难,通讯更是方便,不像从前车,马,邮件都慢。
美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致谢,感谢美图。
编辑|本文由一古诗词原创,未经许可请勿抄袭,原创不易欢迎收藏、转发、留言,感激你们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