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重阳节,在古代,民间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登高”、“思乡”、“怀远”是古诗常见的表达办法,屡有佳作传于后世。但在思乡、思亲的诗词中,有一首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大家会背的诗,不管是春节、中秋,每每被人引用,这便是“诗佛”王维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自幼就聪明过人,其成名很早,少年时便有诗名。若在盛唐时以名气排名的话,王维先生长西席排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才是大唐诗坛上名符实在的一哥。大家所认识的李白、杜甫是过世后才受追捧的,论影响力及名气,当时远不及王维。而且人家还是全才,不只诗写的好,书法对后世也有极大的影响力,绘画也自成一体,被称为中国山水画的“南宗鼻祖”,在音乐上也有很高的成绩,史料记载他曾用一首琵琶摇滚乐《郁轮袍》征俘了玉真公主的芳心;他还从一幅古画中乐师乐们弹奏的姿势,推断出乐师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本日我就准备重温一下这首千古思亲第一诗。
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域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上处,
遍插茱萸少一个。
题解:玄月九日,指农历玄月初九重阳节。山东,因王维是山西蒲洲人,蒲洲在西岳东面,以是在此墨客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兄弟”指王维的胞弟王缙。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公元717元,王维时年17岁,当时的他正在长安游谒,正值重阳佳节,热闹繁华的京城里,形影孤单的王维思乡思亲心切,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强烈思乡思亲之作。
诗文大意:自己身处异域,为异域之客,每每到节日就更加相信远方的亲人;适逢九九重阳节,我的亲人和兄弟们是不是也会登上高处了望,思念自己呢?头上插满茱萸,却只少了远在他乡的我。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少年时创作的抒怀之作,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的山水诗不同,写得娓娓道来,有着强烈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对客居他乡的游子们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憾,“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成为人们印在骨子里的一种思念情怀。
“独在异域为异客”,写出了墨客在他乡的孤独之感,一个“独”字,两个“异”,强烈的让人感到异地作客觉得。
“每逢佳节倍思亲”,日常中思乡之情可能不那么强烈,但在节日里,因在异域,朋友们都和家人团圆,只留自己一人独守空房,思念之意倍增。
“遥知兄弟登上处”,作者从直抒怀绪,转锋写到自己对昔日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载歌载舞去除灾害,祈求安然情景,更增加思乡之情。
“遍插茱萸少一个”,兄弟们给每个人都戴上祈福茱萸喷鼻香囊,却一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会更加的惦记远在异域的我。在这里,墨客通过对详细情景的想象,用“遍插”“少一个”反衬出了自己的强烈思亲感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墨客惦记亲人,后两句写亲人惦记自己,构思独特,两两对照,以一个“思”贯穿全诗,情真意切是这首的最大特点,写出了王维同他兄弟之间感情深厚,伯仲情深,才能得以广泛传诵的缘故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