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五代〕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喷鼻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小雨。

一天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译文

冉冉秋光,留也留不住,满阶之上,红叶在暮色中飘落。
又到了一年一度过重阳的佳节,想起登高习俗,于是登上了楼台高处,只见各处都是,朱萸喷鼻香飘。

紫菊的喷鼻香气,飘进庭户,紫菊的喷鼻香气,飘进了庭户。
晚烟之中,笼罩着一层细细的秋雨。
嗈嗈鸣叫的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每一年的愁恨,都是如此相似。

注释

冉(rǎn)冉:逐步地、逐渐地,这里形容光阴逐渐地流逝。

重阳: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玄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
魏晋往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台榭(xiè):高台和水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朱萸(yú):即茱萸。

喷鼻香坠:即喷鼻香囊。
坠,一种从高下挂的装饰品。

笼:笼罩。

雝(yōng)雝:同“嗈嗈”,鸟的和鸣声。

咽寒声:呜咽的悲声。

寒声,战栗、凄凉的声音。

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赏析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重阳词。

每到重阳,就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被囚禁在汴京的李煜,其登高、赏菊之中,却透露出一种国破家亡后的“仇恨”。
他笔下的“重阳”,想必正是他生平过得最凄苦的一个重阳。
然而,词人并没有破口大骂,去你的重阳,反而是从个人的悲苦中解脱出来,看到了人间间普遍的无奈与愁苦。

一则光阴匆匆的无奈,“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这么美好的秋日就要过去了,明年的秋日词人不知道还在不在人间间,满地的红叶,正如词人凋零的心情,无法整顿,听凭飘零。

“又是过重阳”,一个“又是”,让人感慨光阴过得飞快。
从前的“重阳”,群臣相拥,舞榭歌台,整日笙歌。
今日“重阳”,已然囚徒,孤独寂寞,朝不保夕。
一则天上,一则地下。
一则天国,一则地狱。

“台榭登临处,朱萸喷鼻香坠。
”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习俗。
此处隐约看到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境。
词人不能登山,却也只管即便去台榭处登临,他想看什么呢?“千里江山寒色远”,“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吧!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小雨。
”这三句就显出词人分歧凡响的身份与境界。
一样平常人陷此困境 一定看不到美,更体会不到高雅的意境。
但是,李煜做到了,他用面前的重阳之景,抚慰心中的仇恨,只管即便营造一种“哀而不伤”的境界。

紫菊的喷鼻香气,飘进了庭户。
晚烟之中,笼罩着一层细细的秋雨。
李后主崇高典雅的身影,与晚秋之景,融为一体,显得沉静大气。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整首诗只有“愁恨”二字,轻微用重了一点,别的皆美不胜收。
词人之以是末了憋不住要将心中所感和盘托出,是由于“雝雝新雁”。
这南归的大雁声,成为压垮词民气中的末了一根稻草,他多么渴望能和南归的大雁一起飞回故国。

至此,李后主通过“谢新恩”的词牌,委婉表达了对付大宋天子的不杀之恩,同时也唤起了他的故国之思。
重阳,有人念亲人,有人思念故宅,更有李后主思念故国,总归是应了重阳“思归”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