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编者按
2017年,为积极勾引广大未成年人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富丽德,省委宣扬部、省文明办、省教诲厅、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山东省第四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在比赛中,经由层层比拼、重重磨练,济南市行知小学吕若竹获小学组亚军,山东省实验中学常元辰获中学组季军,我市获大赛精良组织奖,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为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深化“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活动主题,2017-2018年中小学寒假期间,市文明办、市教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负责收看了电视大赛,并鼓励、勾引中小学生从不雅观看大赛节目的启示感想熏染、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感悟、学习经典传承美德的打算建议等方面入手撰写体会文章。经活动组织方有关专家和事情职员评比,现将各县区部分精良征文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传承经典,承前启后
——细品山东省第四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
济南市市中区纬二路小学六年级三班 许开阳
(辅导老师 刘芸)
龙争虎斗的春秋战国期间,它是“百家争鸣,问鼎天下”;
在煮酒论英雄的三国,它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在盛世大唐,它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综艺节目《国学小名士》里,它有了一个俏丽的名字:国学经典。
一位位“小名士”,从容不迫地垂垂向我们道来一脉脉让人品来口齿噙喷鼻香的诗篇。
它们亦或是孔役夫的育人之道,亦或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归隐之乐;有着盛唐得意时的东风拂槛露华浓,也有着亡国之恨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它们或词或赋,感情不一。
泱泱中原,锦绣文章胜若繁星,每一位墨客,在创作时,大概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大概正是“亲射虎,看孙郎”的英气万丈,大概正是怀才不遇,黯然神伤;大概初被贬谪,流放异域;大概正在面对着家仇国恨,妻离子散,悲愤英气呼之欲出,提笔饱含浓墨, “莫等闲,百了少年头,空悲切!
”
他们,创作时,都是饱含深情和初心的。
喷鼻香山居士的初心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彼时正是晚唐,安史之乱,民不聊生。他的《长恨歌》早已出名,但他选择了记录下平凡百姓的悲欢离合,转型为了现实主义墨客,于是有了《琵琶行》,有了《卖炭翁》。主人公是这个社会里底层的人物,但,他们代表了一个时期的陨落。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大概是易安居士最初的欲望,但,宋朝过度的重文轻武,让这个朝代在不安中渡过,靖康之耻后,终极走向灭亡。在失落去丈夫,家国破碎后,易安词的风格从清丽相思,逐渐变得凄冷。《声声慢》等作品的初衷,或许便是愿望江山一统,公民不再颠沛流离。
它们,是历史最美的印记,是文天祥“留取丹书照汗青”的勇气,是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无奈,是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是曹植笔下惊世无双的洛神,是易安居士“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情。
它们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气概和精神的代表,象征着中华儿女的盖世才华,同时也象征着千百年来每一位墨客不改的初心:失落意也罢,坎坷也罢,留给后人的,是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一个又一个时期的荣与辱,是他们对人生深刻的思考。
感谢《国学小名士》,让我明白了,身为一个中华儿女,我该当若何去传承我们的经典;要把这些经典落实到一举一动中,从最普通的仪表姿态,到自己的气质教化,不改初衷,不畏坎坷,坚守气节,哪怕各处荆棘,无忧亦无惧,传承我们千百年来的美德,向天下展现出中华少年无双的风范。
赋生命以情怀
济南市民生大街小学 2012级4班 贺鸿图
(辅导西席:卢建华)
寒假期间,我又一次重温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每一次的不雅观看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都有不同的感想熏染和冲击涤荡着我,让我从古圣先贤的字里行间勾勒出中华民族昔日的繁盛,感想熏染到壮士报国的万丈豪情,体悟到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
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中我感想熏染到了凛然正气;从“君子之心,似上苍白日,不可使人不知”(《菜根谭》)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肚量胸襟开阔;从“遇敲诈之人,以恳切冲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菜根谭》)我顿悟了作甚以德报怨。从“君子养心,莫长于诚”(《 荀子》)中我懂得了诚信守诺的金贵。这些金玉良言,如缓缓而至的溪水浸润到了我的生命中,我开始核阅自己,如何去修身,如何去养德,如何从浩瀚的国学经典中汲取养分,传承美德不断修身。
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中理解了对美的境界的高层次追求,不仅仅是边幅,更主要的是家庭和蔼;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中我对慈母恩典膏泽的咏唱感同身受,从“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中对手足之情的绵长维系我有所顿悟。这些体察和感悟,让我对“齐家”有了初步的理解,家人须要同心协力共筑美好生活,家人须要志同志合,相互温暖。这些治家格言,似东风拂面,煦日照暖,在我懵懂年少的时候,润物无声地滋养了我。
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我管窥到了文人墨客的政管理想;从“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过单独洋》)中我感想熏染到了壮士为国的献身精神;从“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中我能感想熏染到贤达士人对国家的热爱,对后继者的殷切期盼;从“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中我看到了与众人同乐的仕者情怀。这些悲壮豪言,强有力的冲击着我,如不雅观壶口之瀑布,如闻春日之雷鸣,让我少年铭志,志存高远。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礼仪之邦,美德之乡。作为齐鲁学子,更该当努力传承经典,传播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在不雅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中对这句话感悟颇深。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傲,对树立精确的人生不雅观、天下不雅观、代价不雅观裨益良多。在诵读国学的过程中,经典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诗和远方,还有任务和担当,以及勇往直前的满满正能量。最主要的,国学经典给我注入了一种情怀。
习总布告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个精神标识也是一种文人情怀,赋生命以情怀,小而言之,个体生命才能故意义和色彩;大而言之,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复兴才能跷足而待。
传承国学经典,智育中华少年
——不雅观看《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比赛有感
济南市市中区经五路小学五年级七班王海行
辅导西席:孔晓燕
题记:
故今日之任务,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赛场之上,选手们抑扬抑扬,昂首挺胸,思维如齿轮般飞速运转,笔端流淌着聪慧的结晶。这便是我们的中华少年!
这是最近深深吸引我的一档电视栏目—“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中的一幕经典片段,令我回味无穷。无意中看到的这档栏目,但选手们身上所散发的魅力深深地传染了我,令我感想熏染到到我们大中华的国学竟是如此俏丽,如此聪慧,同时在选手们的身上更加使我认识到传承国学经典,播洒东方神韵,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少年的任务。
谈到国学经典,妈妈见告我,在我牙牙学语之时,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每天听着她为我诵读古诗,这是我一天之中最享受的光阴,我不再吵不再闹,歪着个小脑袋悄悄地听,那样子别提多可爱了;后来听得耳熟了,便能清楚地背出每句诗的末了几个字,妈妈常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我,我也总是对答如流;进入幼儿园之前,我已经能背诵不少五言律诗了,还常常在长辈面前佯装一副很博学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再后来,伴随着年事的增长,通过教室学习和课后积累,我理解了更多的诗词经典。但是在不雅观看《国学小名士》之前,如果你问我诗词是什么,我会很爽快地回答:“古诗词,不便是那些队形排列整洁,有时朗朗上口,有时又让人咬文嚼字、难以理解的句子嘛!
”而现在,有了“国学小名士”们的引领,我不再这样粗浅地认为,我以为它们犹如中华文化长流中的一颗颗珍珠,是那么刺目耀眼通亮,是先人留给我们中华少年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样的想法,再次翻开之前读过的古诗词,一字一句地品味,真是美不胜收!
我想,那些“国学小名士”之以是能走上舞台,是由于他们真的热爱经典:他们家中的书房里一定摆满了各种经典书本;每天上学时书包里总是悄悄躺着他们爱的经典书本;课余韶光没有繁盛热闹繁荣与暴躁,而是与经典为伴。
缘于他们,现在的我更加热爱国学经典了。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了整套的少年班国学经典,有《唐诗》、《宋词》、《元曲》、《大学》、《中庸》、《孟子》、《庄子》、《论语》等等,我大中华的国学真是博大精湛,见告我们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修身的办法,高尚的道德,深厚的文化,人生的境界等等,等等,虽然我现在还无法节制个中的真谛,但我乐意从此放下手机,放下贱戏,拿起我们经典国学大声朗读,徜徉于书山墨海之中,让国学经典成我的终生石友,相信我定有不一样的人生。
多么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因“经典诵读”走向舞台中心,成为万众瞩目的一颗“明”星,不为别的,就为自己生在中原民族,身为中原儿女,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助力,让更多的中华少年徜徉经典文学,孕育精彩人生。到时候,我要让全天下的人们都看到: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醉于诗词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不雅观后感
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中学 2016级6班 赵思彤
(辅导西席:王为洁)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劳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三月梨花雪纷然,笔尖图画游走间光阴荏苒。斜阳倾洒,微风浅浅过,执卷而读,笑意温婉。泛黄书页间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壮志。有“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的相思之苦,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的一身傲骨,更架起了我心中的桃花源。
品味经典,诵读经典。纵然历史已成为过去,却凝练出中原文明的宝贝。竹卷之上镌刻,宣纸之上渲染,留给后世的,是文化的积淀。龟甲兽骨上隽永的,是中华文祖。中华文祖翠竹掩窗的学堂里,我们的先人朗朗而读。四书五经,教会我们仁义礼智信。五千年的文化吸引着现代今人播撒激情亲切,当青春遇上诗词经典,碰撞出的只有撤民气魄的美。
他是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三分呵成剑气的男子;他是苏轼,旷达豪放,举起酒樽问月,一起风尘带笑的流放;她是幼薇,也名玄机,痴情只为一人错付,空守一世悲惨。读过千篇诗文,品过千回人生。五千年的豪情壮志,五千年的爱恨离殇,随着五千年悠悠的岁月辗转入风中,寄我窗。
有这样一群和我一样热爱着诗词经典的人, 在经典诵读的舞台上,有他们的风采,是和我一样,写满了诗意墨喷鼻香的少年们。舞台上从容不迫,沉着自若。舞台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幽美的诗句如清溪一样平常流淌,如江水一样翻涌,如瀚海一样宽广,荡气回肠。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抢答,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演说,年夜方冲动大方。他们神采飞扬,自傲阳光,那时,输赢已不主要,只有中原的文化宝贝闪烁光芒万丈。是的,这是一种传承,是古老的文化在少年身上得到的传承。
我爱诗词,爱风雅清丽的诗经,爱多姿多彩的唐诗,爱婉约柔美的宋词,爱字里行间,爱穿越了千年来到面前的温度,定格在泛黄纸页。只待那时风起 ,一桌一席,一纸一笔,捧卷细读。阖眼听清风疏叶,寂静蝉鸣,天地之间,无不有诗。那个地点,那张景象,又记起那段笔墨,那份心情。
索性醉于桃花源,不复回。品味经典,诵读经典,到那时回眸 。才创造不过是在最美的年纪,碰着最美的诗词,种下最美的影象,足矣。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