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耸翠

乌兰山耸峙于县城之南,别号城南山。
关于乌兰山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唐代,靖远境内曾设立乌兰县,山名由此而得。
另一种说法是在良久以前,乌兰山上成长着一种开红花的野草,人们称其为乌兰草,着花时节满山呈赤色,乌兰是蒙古语赤色的意思,而且靖远在历史上曾为蒙古人所盘踞,乌兰山即红山。

雪岭堆银

被誉为靖远古八景之一的雪岭堆银,是指县境北部哈思山(靖远永新、兴隆、双龙、石门景内)一带的自然景不雅观。
康熙《靖远卫志》记载:“雪山,在北一百二十里。
西距黄河,南接分水岭,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严茂,鸟兽蕃庶,积雪冬夏不消。
遥望清岚素雾,亦一方之名胜也。
嘉靖甲寅秋七月,侍御苏州宋贤阅兵河上,有诗纪胜。
丙辰春仲春,侍御衢州詹理又和前韵,至今犹存。
” 哈思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雪山在其东侧,上有原始森林覆盖,山青水湛,林深景幽,因山顶积雪深厚,常年不消,远了望去,银光闪烁,蔚为壮不雅观,为历代名人涉足之地。
唐代以来,这里建筑了有名遐迩的雪山寺不雅观,别号升云寺。

明代以来靖远地方志书中记载的靖远八景你知道几个

月河晚照

在靖远县城以东二十公里处,黄河进入一段弯道(现平川区),其形状犹如半轮弯月,因而名之月河。
传说良久以前,每当夕阳西下之际,但见周围红光四射,天空霞光交相照映,黄河水面波光粼粼,晚霞余辉,红山掩映,景致迷人,美不胜收。
若逢明月之夜,了望天涯皎皎弯月高悬,地上月河,光影朦胧,赏心悦目,诱人遐思。
这便是被称之为靖远古八景之一的——月河晚照。

今“月河湾”辖属平川区水泉镇与靖远三滩乡隔河相望。

屈吴春嶂

屈吴山雄踞县境南部,位于靖远、会宁、平川三县区交界处,属祁连山东端余脉,主峰南沟大顶海拔2858米,为县境次高点。
峰峦耸峙,林深草茂,山间多有泉水涌出,登临山巅,纵目远眺,四周景致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听说,屈吴山下周围居户为屈、吴二姓人家,故而得名。
清朝康熙年间,出生在这里的王进宝平定三番之乱,因功受到朝廷奖励,被封为奋威将军,得到康熙天子的厚待。
后来人们以为,此山取名屈吴,是有预兆的,至此得到验证。

祖厉秋风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会宁县南部华家岭,贯穿会宁县境内,向北流至靖远汇入黄河。
因其流域内地层含硝、盐碱较多,水味苦咸,不能饮用灌溉,别号苦水河。
全长224公里,流域面积1﹒07万平方公里。
关于祖厉河,民间盛行一个传说,古代这里曾经发生一场特大战役,周遭百里只剩下祖、厉两户人家,各自门前都有一条小溪,搜集一起成了一条小河,后来两家子女成婚,故而将门前所流之河取名祖厉河。
祖厉河流域土质肥沃,曾经树木葱茏,每到秋日,满川金黄,映入眼帘,使民气旷神怡,故而被列为八景之一。

大浪天险

黄河自乌金峡流入靖远,过境流程一百四十五公里,穿行于山谷地带,蜿蜒弯曲,东流北上,随处可见河水奔涌的壮不雅观场面,及其独占的黄河峡谷自然风光,每一段河道都有诱人的名字,以及相应的传说故事,令人遐想。
乌金峡与其上游的大峡、小峡,又称黄河小三峡,风光旖旎,不胜列举,故列为靖远古八景之一。

国度栋梁

出靖远县城向西行走十余华里处,有一巨石独立于黄河北岸的野外之中,当地俗称独石头。
这便是被誉为靖远古八景之一的国度栋梁。
独石高约15米,周围30米,形状象一只蘑菇。
四周皆有历代石刻笔墨保留。
良久以前,黄河水面宽阔,此石曾居中流,岿然耸立,两侧猛浪若奔,舟筏难以靠近,故有国度栋梁之喻称,为靖远古八景之一。
后来由于河床变窄,水位低落,此石便阔别河道,几经沧海桑田,成了本日的样子。

法泉地灵

在县城以东十公里处,有一座远近有名的古佛寺,深藏于杨梢沟口红山岔中,这便是始建于北魏期间的法泉寺。
法泉寺别号红山石崖禅寺,其所在的地方原名锁口,曾经是从宁夏固原经由打拉池进入靖远,然后在迭烈逊古渡口西渡黄河去往河西走廊的必经通道,这里阵势险要,两边红山对峙,犹如一把天然巨锁,故而得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法泉寺依赖社会力量不断修缮,规复和兴建了一些亭台楼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