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能明白格律是一回事,能不能按照格律写又是其余一回事。古人的格律实在便是针对汉措辞的发音特性总结出来的格式,按照这种格律填字,而且填的字必须要有机结合,不能毫无关联的堆砌,须做到字词畅通,意思清楚。
这样的作品已可算是一首诗,但还算不上好诗。好的作品在上述的根本上,还需提炼出一定的意境与情绪,一定的文采润色,能给读者以感触或冲动,能给读者留下光鲜的印象与回味,则可算好诗。
下面拈两首熊先生长西席当年的案例来做阐发,紧张从七绝用字的琢磨与调度提及。笔墨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一样,但是通过字词意象的调度,给读者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写诗随意马虎,自我改诗难,要写好一首诗词,首先要学会自我调度修正。
网友原作十里滩涂水草肥,隔岸村落树烟菲菲。
漫爱春来风日好,面前惊起白鸟飞。
调度改作十里江滩水草肥,烟村落隔岸雨霏霏。
前湾一阵渔铃急,惊起芦丛白鸟飞。
此诗在格律与用字上很不规范,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能是有的,也即有可取之处,故可以通过对字词调度来完善。犹如一个壮汉,苦被伤寒折磨,暂成萎靡之态耳。其病未入膏肓,当可药救。
首句还算可以,意象表达比较周正,只34;滩涂"二字方言色彩太浓,不若"江滩"便当。次句所描写景物意象还是可以的,只是表达办法不太妥当,似通非通,比较模糊。而且格律亦不谐,必须打乱字词次序重新拼接意象。
改作"烟村落隔岸雨霏霏"如何?别看样子容貌不似从前,实在仅换却一个"树"字,"霏霏"只是纠错,当不属于调换。"树"字可以不要,有“烟村落”即可,一个江岸雨中烟村落的画面自然呈现,何必聚焦于树呢?中华文字便是玄妙,原班人马重新列队,竟能抖擞出如此青春来。
"白鸟飞"一结,颇饶情韵,但这句平仄未合,须重新理顺。略掉"面前"零散不说,添入一"芦丛",为"白鸟"营造些环境,不是更具画面感与自然吗?如此一改,这句的诗质就有分量,不至于虚浮。
问题是第三句丝毫不着边际,你自爱"风日好",但与"白鸟飞"有什么关系?既说"惊起",那就得交代缘故原由啊,否则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句是篇中结症所在,不予根治,难复活力。倘能扣住"惊起"二字,以"前湾一阵渔铃急"取代原句,那便是十足的好诗了。由于,整首已经捏合成篇,脉络层次分明,画面感也十足。
赠钟老师 原 作
与君泛舟清溪谷,君爱红梅我爱竹。
且待漫天飞洁白,共君高唱《三弄》曲。
改 作
偕君舟泛清溪谷,君爱红梅我爱竹。
待到漫天白雪飞,邀君共度红梅曲。
这首古体七绝激情飞越,风趣可人之作,虽略欠火候,但也不失落为佳品。然后还有没有可推敲之处?其实在一些细微处还欠浑然,可以再加以打磨。
首句前四字可略为调度,只管古体于平仄不拘,然而稍作讲求亦非全无必要。次句好,写深交间的风雅很到位。一"爱红梅"一"爱竹",所好虽异,情趣则同,读来令人憧憬。
第三句亦不错,惟"且待"略失落分寸,作"待到"便好;"飞洁白"宜颠序作"白雪飞",音韵更臻完美。
结句稍逊,问题不在词语的不佳,而在未能顺势将寓意进一步深化,摧残浪费蹂躏了一个十足的美人胚子。根据前意,此句可改为"邀君共度红梅曲"。其以是"共度红梅曲"者,因朋侪道"爱红梅"也。只此一端,便将对石友的思念与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