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笔墨蕴藉凝练、隽永幽美。
所谓意象,便是客不雅观物象经由创作主体独特的情绪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大略地说,意象便是寓“意”之“象”,便是用来寄托主不雅观情思的客不雅观物象。
经由大量墨客的反复利用,很多事物和景物,具有特定的表情达意的效果,捉住了意象也就便于把握住作品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个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和节制这些意象,对理解和鉴赏古诗词大有助益。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20个诗歌中常会看到花草树木类意象,建议收藏!

1.柳树 由于“柳”、“留”谐音,以折柳表惜别。
古人在送别之时,每每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演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2.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去的愁绪。

3.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闷特殊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悲惨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民气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惨恻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以为凄恻。

学会这些意象在诗词创作中文采飞扬集花草树木意象20个供借鉴

4.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东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小雨,到薄暮,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5.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期间,涌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期间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期间,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香如故。

6.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墨客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朋侪的眷念之情。
清人失落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7.菊花 刚毅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墨客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墨客对刚毅、高洁品质的追求。
影响深远确当然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莲花 人生美好的空想与欲望;崇高人格品质的追求。
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秦不雅观的《纳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清闲喷鼻香”。
李商隐的《赠荷花》“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9.丁喷鼻香 俏丽;高洁;忧郁;恋情;人生感慨。
李璟《摊破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喷鼻香空结雨中愁”。
牛峤的《戴德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喷鼻香结”

10.竹 象征人高洁的品质,积极向上。
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1.桃花 象征美人;文人出生感慨,隐名与求仙空想寄托。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最著名的还是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2.兰 禅瑞;君子;爱国。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方回《秋日古兰花十首》“今年最好中秋月,更着秋兰月下喷鼻香”。

13.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张说《岳州看黄叶》“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4.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杨万里《红叶》“写遍壁间无去处,却将红叶强题秋”。
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芦花 多年水生或湿生禾草植物芦苇的花穗,别名葭花、芦蓬蕽、蓬茸、水芦花等。
秋日吐穗,初为淡青色,渐显花褐色,到了深秋乃至初冬盛开,如雪似霜,在寒风中纷扬。
芦花,美在它的清寂清逸与清寒。
中唐墨客雍裕之说:“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南宋的戴复古在落日的余晖里临水远眺,不由感慨道:“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6.杨花(柳絮) 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流落不归的觉得,最易引起离去者的愁绪。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选“杨花”“子规”点明季候,其飘零之感、流落之恨,跃然纸上。
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17.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一样平常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被人们称之为“海棠四品”。
庭院栽植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海棠花姿洒脱,花开似锦,其美如神仙眷侣,“红妆艳色,照浣花溪影,绝代姝丽。
弄微风,摇荡满林罗绮。
自然富贵天姿,都不比等闲桃李。
”词人姜夔直抒胸臆,称海棠“自然富贵天姿”。
“着雨胭脂点点娇,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墨客何希尧选取将开未开的海棠花作为歌咏的工具,其嫣红的花苞,如春雨将点点胭脂溶解在花瓣之上,娇媚可爱,袅娜多姿,最能动人心魄。
“霜花不上胭脂色,强饰春妍嫁北风。
”“不上”二字,写霜雪改变不了红如胭脂的海棠色彩,这是对海棠高洁倔强品质的由衷赞颂。

18.杏花 绮丽美艳,庾信《杏花诗》“春色方盈野。
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落坞。
烂熳开山城。
好折待来宾。
金盘衬红琼。
” 杏花开在村落边,也开在隐者的心头,王维的《春中田园作》“屋上春鸠鸣,村落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写尽杏花魂的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19.桂花 桂花是历代文人雅士的喜好之物,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流传下来的许多吟咏桂花的古诗词,都描述和赞颂了桂花的阴柔之美和非凡品性,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高洁人格。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
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赤色,自是花中最高级。
”清人张云敖的绝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喷鼻香通鼻不雅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颂桂的诗句虽多,但是触景伤怀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枣花 枣花是田园影象中不能忽略的身分,由于它虽然眇小却别有一种蜜样的芬芳。
“野枣花含新蜜气,山禽语带破匏声。
枣花虽小,但是密集壮不雅观,喷鼻香气清冽。
李颀《送陈章甫》“四月熏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落南村落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拍门试问野人家”。